卫星总设计师龚万骢与学生分享研制成果。

昨天早上7点42分,我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这颗小卫星是一颗试验卫星。它长10厘米,宽10厘米,高20厘米,重1.87公斤,主体为黑色,可以进行无线电信标发射及语音信号传递,但不能进行图像传输。小卫星进入太空后,全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都可以搜寻其信号并接收语音信息。据悉,这颗卫星在轨运行、工作时间大约为10天。

“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卫星属于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实施的“青少年小卫星计划”项目。2012年,该项目首颗初样星由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学生研制成功,并完成制作。从那时到现在,参与制作卫星的中学生共有16名,他们来自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航天中学、北京八中和北京二十五中。在航天专家的帮助下,他们完成了卫星结构、星箭分离、卫星电源技术、星地无线电通讯、卫星发射场的雷电探究与防治、卫星轨道的分析和计算、太空环境对食用菌的影响等多个专题的系统学习,并参与了卫星研制、星箭匹配、卫星测试。

小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之后第6个发射由青少年参与研制的卫星并顺利升空的国家,在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中学生参与卫星设计、研制过程,也极大地提升了科学素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探究能力。

按照计划,明年,“青少年小卫星计划”将升级换代。预计明年下半年,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研制的下一颗小卫星也将发射。这颗小卫星是一颗准专业级的卫星,功能更加强大,不但可以传输语音,还可以进行图像传输,在轨工作时间可以达到两年。记者 贾晓燕

马上就访

航天少年会听摩尔斯电码

在昨天举行的丰台区第34届学生科技节开幕式现场,三名参与小卫星研制的高中生代表——于婧瑶、刘天宇和刘云诗特别激动。

今年以来,他们跟小卫星“较上了劲”,光专业课就上了8次。“一开始完全不知道从哪下手,慢慢才进入状态。”从小就喜欢玩无线电、会听摩尔斯电码的航天中学学生刘云诗眨着大眼睛说。

近一年来,参与研制小卫星的几名中学生通过参观、上专业课、亲自动手制作等多种方式,一步步实现着他们的航天梦。最令刘云诗印象深刻的是动手制作卫星天线。那时候,她和同学们分组用几根木棍和8根铜线制作天线,大家手忙脚乱,有的组发生短路现象,一查,原来是导线断了……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终于制作出了可以较好接收信号的天线。

“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在轨运行期间,丰台区将开展手持卫星天线制作、小卫星制作、火箭模型制作、信号抓抄比赛、天地通联实验等系列活动,在全区中小学生中掀起航天科普、航天科技活动热潮。

 

 

中学生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昨入太空

图文简介

昨天早上7点42分,我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