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9日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获悉,该院承建的国家重点科技工程——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通过国防科工局组织的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首次建成基于ISOL(在线同位素分离法)的放射性核束设施,这也是国际上性能先进的跨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平台。

据了解,该科研平台实现了一器多用、多器合用,填补了我国中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高分辨率在线同位素分离器等加速器技术领域的空白,可广泛应用于中子物理、核结构、核数据测量等核物理研究领域,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基础科学研究,核医学、放射医学、质子辐照等应用研究领域。

项目总经理张天爵介绍说,以核医学、放射医学为例,平台建成后,将大大带动我国自主研发的癌症质子治疗用回旋加速器的发展,可进行质子治疗的实验研究与动物试验;此外将带动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用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的发展,提升我国在世界核医学、放射医学领域的地位。

2003年,原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在原子能院现有的HI-13串列加速器前端新建一台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一台高分辨率在线同位素分离器,在后端新建一台重离子超导直线增能器。2014年7月,该工程回旋加速器外靶首次调试出束,引出20微安以上的质子束流。

据了解,平台建成后近期将迎来首批实验,进行宇航电子学芯片单粒子效应研究、核天体物理与放射生物学等基础研究、连续波质子照相技术研究、中子物理测量探测器标定等。(记者陈瑜)

 

 

我国建成基于ISOL放射性核束设施

图文简介

据了解,该科研平台实现了一器多用、多器合用,填补了我国中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高分辨率在线同位素分离器等加速器技术领域的空白,可广泛应用于中子物理、核结构、核数据测量等核物理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