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日内瓦10月25日电 专访:中国应充分利用世卫组织技术平台——访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任明辉

新华社记者张淼

2016年痛击安哥拉和刚果(金)等非洲国家的黄热病疫情,耗尽了本年度全球黄热病应急储备,一度高达700万剂的疫苗短缺迫使疫情国无奈选择低剂量疫苗接种。对此,世界卫生组织负责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热带病事务的助理总干事任明辉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应当充分利用世卫组织的平台打开国际市场,发挥中国产品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据介绍,由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制定,疟疾、艾滋病、结核病等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进入到全球政治家视野,但世界各国药品监管标准不统一造成了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延缓。在这种情况下,世卫组织于2001年启动了药品预认证项目,通过认证的药品目录用于指导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进行药品采购决策。

不过,中国参与药品预认证的情况并不理想。任明辉说,世卫组织药品预认证目录已经成为相关机构或组织大批量药品采购的最重要参考,但中国得到批准的产品数量不多,甚至比很多非洲国家都要少。

从2002年至今,中国只有17种药物通过世卫组织药品预认证目录的预审,其中治疗疟疾的药物12种,艾滋病药物3种,生殖健康和抗结核病药物各1种。而印度同期有281种药品进入预认证目录。

不可否认的是,世卫组织预认证程序比较复杂。任明辉解释说:“当时设计(预认证)的时候希望程序简化,省却药品监管部门不必要的程序,这样‘一通就百通’,但现在‘一通’所需要的时间比其他国家审批还要慢。”

他指出,中国医药企业对世卫组织程序还是缺乏进一步了解,不少企业对世卫预认证缺少积极性,觉得中国已经是13亿人口的大市场,没必要再花很多精力做报告和检查,看不到得到预认证之后未来国际市场上长期的影响力和回报。

对疫苗认证来说,世卫组织规定,疫苗预认证首先需要国家的监管体系得到世卫组织认可后,其生产的疫苗才能进入到产品认证的环节。经过世卫组织评估,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1年3月被认定符合世卫组织疫苗监管监督的各项标准。2013年10月,中国生产的乙脑疫苗通过了世卫组织的预认证。

数十年来,中国一直通过双边援助等形式支援非洲国家乙肝、脊髓灰质炎、破伤风和黄热病等疫苗。任明辉认为,一旦更多中国疫苗和其他药物进入世卫预认证名单,中国势必将在国际组织药品采购定价、支援中低收入国家医卫事业、应对国际重大传染性疫情中发挥更显著作用。

 

 

专访:中国应充分利用世卫组织技术平台——访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任明辉

图文简介

2016年痛击安哥拉和刚果(金)等非洲国家的黄热病疫情,耗尽了本年度全球黄热病应急储备,一度高达700万剂的疫苗短缺迫使疫情国无奈选择低剂量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