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从河南开封振翮飞出的雄鹰。他倡导了地球科学的物理化和新技术化,创建了中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机构;他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又被称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他,曾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应用地球物理所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他的名字叫——赵九章。

赵九章是一位气象学大师,他首先把数学、物理学引入气象领域,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他首先在我国开展海浪学研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赵九章就提出中国是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对海洋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并从需要和可能出发选定海浪观测研究为突破口。他在1952年组建成立了海浪组并开展工作,开辟了中国海洋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赵九章花了很大精力亲自讲授海浪和流体动力学等课程,培训科技人员;领导建立实验室,开展海浪观测仪和波谱仪研制;积极筹划并在青岛地区一个小岛上合作建立了海浪观测台,进行海底和海面的波浪观测等。到1958年,已获得八个方面的科研成果,为中国海浪预报研究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初,赵九章提出,为进一步揭露天气变化的本质,必须广泛积累天气和气候的观测事实,利用现代科学的成就,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各个有关科学间的相互渗透,促进气象科学的发展。当时,计算机的问世为天气预报从定性向定量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赵九章注意到这一发展方向后,在国内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支持鼓励从国外回来的顾震潮应用手算的图解法解微分方程,并做出了24小时和48小时的天气形势预报,从而逐渐使中国的数值天气预报发育成长起来。后经竺可桢教授推荐,赵九章开始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了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

20世纪50年代初,赵九章主张在广东等地以种植防风林带方式改变局部小气候,为橡胶移植到亚热带地区创造了条件。5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人工降水研究,在赵九章的积极倡议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研究人工降水,使中国的云雾物理研究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暖云降水理论和积云动力学等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赵九章力促把分散在各机构的一部分地震、地磁和地球物理探矿组织,以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重要科学家团结在一起,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九章无愧是我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

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581组”成立,由钱学森任组长,赵九章任副组长,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卫星研制的开始。在我国人造地球卫星研制过程中,赵九章提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等重要建议,领导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探索了卫星发展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空间科学技术队伍。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究工作的建议,在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等诸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全世界为之瞩目,这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智慧和拼搏精神所凝结而成的一颗“明星”。赵九章以他的渊博才学和远见卓识为之所创的业绩,使他成为我国卫星事业和空间科学的先驱者。

赵九章一贯提倡科研与教育相结合。他重视基础教育,提出以“所系结合”的方式办系,亲自主讲高空物理学并指导研究生。

这位翱翔于科学之海的雄鹰,终于在1968年闭合了疲累的翼展。赵九章一生辉煌而坎坷,深沉而峥嵘。他为后世留下的,是唯有科学才可闪耀出的荣光。

1997年,在赵九章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王淦昌等4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倡议为赵先生树立铜像。最终由钱伟长担任“赵九章铜像筹备委员会”主任,把铜像安放在中科院空间中心科研楼的大厅中央。199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赵九章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者——记“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

图文简介

他,是从河南开封振翮飞出的雄鹰。他倡导了地球科学的物理化和新技术化,创建了中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