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来(右一)在蔬菜大棚里为学生授课。(资料图片)

 

在“院士”“副校长”“教授”“专家”等众多称呼中,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最自豪也最喜欢的是“老师”。“当初,是老师带我走进科学的大门,我才知道,农业科学也是能解决大问题的。”

脸膛黑里透红,身材高大魁梧,声音洪亮有力,李天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是久坐书斋的教授。而他在农民蔬菜大棚里熟门熟路的一举一动,则透露出他内心的真正热爱。

1982年,李天来从沈阳农业大学前身——沈阳农学院蔬菜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5年,他因多年专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理论与实践并取得重大成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让冬季生产果菜地域北推300公里

 

1955年11月出生于农村的李天来对农业并不陌生,当他接到沈阳农学院录取通知书时却茫然了:“读了后除了干农活还能干啥?”进入大学后,他越学习越感到农业对于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萝卜、白菜、土豆,是我国北方老百姓以前冬季餐桌上的“老三样”。北方冬季动辄零下二三十度,滴水成冰。怎样才能让北方老百姓在冬季吃上番茄、黄瓜、茄子等新鲜蔬菜呢?

当时,北方冬季种新鲜蔬菜的普遍做法,是在大棚里生炉子加温,但烧煤费钱,卖菜挣的钱到头来所剩无几。如何不用或少用煤?李天来想到利用太阳能。他下定决心研制一套乡亲们用得上、用得起、用得住的温室设备和配套蔬菜生产技术。

不同地理纬度太阳辐射的变化,温室建造方位、采光屋面形状、断面结构与太阳能截获的关系,温室内土壤、作物、后坡和墙体等物质与蓄热保温的关系……从此,这些成了李天来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30多年间,李天来不断改进温室设计,挖掘温室采光、保温和蓄热能力,探索低温弱光下主要果菜栽培配套技术。不断换代的节能型日光温室,将冬季不加温生产果菜的地域一次又一次向北推移。

2010年,第四代节能型日光温室面世,冬季生产地域再次北推300公里到吉林通辽,将果菜冬季不加温生产区由北纬40.5度北移到43.5度,将夜间室内外温差提高到39度,并开创了零下28度以上寒区,日光温室不加温年亩产果菜2.5万公斤高产先例。

李天来的节能日光温室,不仅丰富了北方寒区的“菜篮子”,其研究成果也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流域等18个省份推广应用,面积达1684万亩,增收649亿元,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

 

做人和做试验同样一丝不苟

 

李天来工作30多年从未离开过教学岗位,他人在哪儿,哪儿就是他育人的课堂。他始终认为,“一流大学靠熏陶”,“教育是农业,育人如育苗”,不同作物采用不同方法,除草、修枝、施肥、浇灌……让每株苗儿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育人亦如此。

1985年,李天来东渡日本山形大学农学研究科深造,获得硕士学位时正当年,受到日本筑波大学和多家企业青睐,但他毅然选择返回母校。他说:“我的根在中国,我是农民的孩子,要对得起乡亲,做有益于乡亲们的事情。”

与做人一样,李天来对待试验同样一丝不苟。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控温设备,为了研究番茄苗期低温对畸形果形成的影响,他利用冬夜自然温度进行各种处理试验,连续工作30多天,最终确定了温度管理技术。他把试验温度误差控制在一摄氏度,天寒地冻中为了特定的温度常常等待几个小时。

青岛农业大学教师杨延杰是李天来的学生,至今仍牢记着老师的话:“试验处理获得的数据是要用来指导生产的,不能有‘差不多’‘可能是’等情况出现。”李天来要求试验用的秧苗必须整齐一致,整地施肥、秧苗株行距、定植深度和灌溉等要处理准确,他跟学生、工人一起干活,确保试验各个环节处理可靠。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孙红梅也是李天来的学生,她从老师身上看到,科研路上无捷径,唯有踏实与勤奋才是硬道理。

李天来的研究取得成果后,经常有人“提醒”他抓成果转化会有大的收入。每当这时,他都严肃认真地说:“我的工资是国家给的,科研课题也是国家的,我的成果只能回报国家、回馈社会。”

他的行动正如其所说。30多年来,李天来奔走各地,为农民们提供科技服务均分文不取。为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他许诺:“赚钱,是你的;赔钱,算我的。”每当看到乡亲们丰收,他比乡亲们还高兴还感觉幸福。

 

三尺讲台是最乐于耕耘的土地

 

站在讲台上的李天来,总能吸引学生们的心神。在他的课堂上,随时有最新的科研进展被融入教学,总有实物教具让学生大开眼界,总有拍摄于生产现场的照片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国内,设施园艺学科和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最早诞生于沈阳农业大学,这两个学术平台是李天来一手组建起来的。他以敏锐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带领学科开拓发展。2009年,蔬菜栽培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002年,蔬菜学科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0年,他讲授的设施园艺学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

而李天来的关注点不仅仅是科研进展和学生学习,他更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们感到迷茫或遇到困难时,都愿意找李天来谈谈,从他身上感受摒弃功利与浮躁的坚守。

每个学生研究内容各有不同,李天来对他们从文献阅读、选题立项、制定方案、设计实施,直至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学生学习、科研不认真,他严厉批评;学生试验出了问题,他帮助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学生参加学术演讲,他字斟图酌帮助修改幻灯片,想到好主意便找学生商讨,还召集课题组成员听预演;学生生病,他细致安排,周到照顾;学生家庭条件不好,他提高助研津贴……

李天来说:“这些学生是科技的火种,是为社会、为‘三农’培养的师资,是国家宝贵的人才。我既然做了导师,就要负责到底。”(本报记者 刘玉 通讯员 张宜军)

 

 

“蔬菜院士”李天来:教育是农业育人如育苗

图文简介

在“院士”“副校长”“教授”“专家”等众多称呼中,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最自豪也最喜欢的是“老师”。“当初,是老师带我走进科学的大门,我才知道,农业科学也是能解决大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