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出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和冰川消融的重要“推手”黑碳,在高原各区域的具体来源和构成,为制定黑碳减排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研究成果目前被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说,这项研究通过对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两条监测断面和青藏高原8个台站的气溶胶样品以及8条冰川雪坑样品的黑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给出了青藏高原黑碳来源的最新证据。研究人员利用黑碳的碳-14组成分析了黑碳来源的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的相对比例,结果发现,不论是气溶胶还是冰川雪坑,均显示从高原边缘到内部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排放占比逐渐增大。

康世昌表示,研究结果明确界定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各区域不同燃料对黑碳的贡献,可为黑碳大气传输模拟研究提供验证数据,还可为相关国家制定黑碳减排政策提供明确指导。如在生物质燃烧对黑碳贡献明显的区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生物质充分燃烧以减少黑碳排放。

不过专家表示,青藏高原自身黑碳排放量相比其他地区要少得多。由于高原无显著的工业活动,当地居民多以农牧业为生,加上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能源消耗较低。但由于毗邻东亚和南亚两个最大的黑碳排放源地,青藏高原大气和冰川受上述地区黑碳排放的影响。

黑碳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由于强烈的吸光性,黑碳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最重要的大气升温因子;同时,黑碳沉降到冰冻圈表面,可降低雪冰表面反照率,进而导致雪冰加速消融。由此,黑碳研究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一个热点问题。

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是中低纬度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是亚洲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我国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推手”黑碳的来源、构成

图文简介

中科院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出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和冰川消融的重要“推手”黑碳,在高原各区域的具体来源和构成,为制定黑碳减排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