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群星璀璨的院士群体中,“父子院士”张文佑、张肇西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父亲张文佑(1909—1985)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构造学家,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的奠基者和创始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届院士。他的儿子张肇西是我国著名的粒子物理学家,以Bc介子和J/ψ粒子的研究闻名于世界,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张肇西的家里一直珍藏着一张发黄的报纸,那是1947年父亲张文佑应邀在美国盐湖城做学术报告时当地报纸的报道。报纸详细报道了他对西方当时的“中国是贫油国家”断言的批驳,并预言中国不仅很可能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还将会发现蕴藏丰富的工业发展所急需的矿藏。

张肇西1940年7月生于广西,是张文佑的长子。196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并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生。

“在家里,父亲从来不督促我学习,也不强迫我做任何事情。父亲每天回到家中,总是忙于他的工作,不是趴在桌上翻看书籍,就是坐在椅子上垫上一本硬皮书写些什么。”张肇西说,父亲的这种严谨治学的“身教”,为他和姐弟做出了榜样,让他们姐弟从小就自觉地养成了勤奋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不俗的成绩。姐姐张之立毕业于清华大学,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已退休),弟弟张肇良大学毕业后定居美国。

张肇西说,在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很深的是父亲每周都要开展的家庭学术讨论。“那时我们兄弟姐妹都在学校住校,若周末回家,父亲就主动和我们探讨科学问题,开展家庭学术讨论。父亲总是以提出或者向我讲解地质方面观测到的、能够关联到物理的问题作为我们讨论的开始。尽管父亲的工作领域是地质学,我的研究工作是理论物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能够深入地对问题展开畅所欲言的讨论。”张肇西回忆道,在家庭学术讨论中,父亲特别介绍了他总结出的科学研究的十六字经,即: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 “当回顾和总结我自己研究工作的经验时,我确实感到我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很是得益于自觉地运用父亲的‘十六字经’和他的经验。”张肇西说,在与父亲探讨科学问题过程中所学到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受益终生。

张肇西院士有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同样从事物理研究的妻子赵理曾也系出名门,赵理曾的父亲赵九章先生是我国“两弹一星”23位功臣之一,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学和人造卫星的奠基人之一。两位名人之后在工作中勤奋、严谨,在生活中却始终低调、质朴。张肇西说,父辈是他们的榜样,他们要像父辈一样做人、做事、做学问,把父辈爱国敬业的精神传承下去。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以父亲为榜样的院士:张肇西

图文简介

父亲张文佑(1909—1985)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构造学家,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的奠基者和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