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树木的年轮显示了树龄,那么张光斗的人生无疑是以一座座水坝为时间节点的。从黄河的龙羊峡、拉西瓦,到长江的葛洲坝到三峡、从雅砻江的二滩到红水河的龙滩,祖国大地从南到北各大水电站都留下了张光斗的足迹,:“当代李冰”,名副其实。

张光斗,我国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墨西哥国家工程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何梁何利奖”、“水利功勋奖”、“哈兹( Haas) 国际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等许多国内外的大奖,在9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他与水打了近70年的交道,被同行专家称之为“我国水利工程学界的泰斗”。

张光斗1912年5月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县鹿苑镇一个贫寒的家庭, 父亲在福山镇海关任职员,母亲操持家务, 兄弟四个全家靠父亲的微薄薪金维持温饱。在他的童年时代, 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母亲治家非常勤俭, 每日粗茶淡饭。我总是穿哥哥的旧衣, 能吃到一个鸡蛋就是过节了。”张光斗在自传《我的人生之路》中这样说道,“我的童年梦想, 就是看到中国强大起来, 不再受人欺负。因此我选择水利专业, 认为它可以为民造福。”与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很多知识青年一样,受当时“科学救国 ”思想的熏陶,张光斗有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让祖国强大起来,而这一爱国思想也一直贯穿了他的一生。

1934年,张光斗在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同年秋天考取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先后到美国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水利工程和工程力学,分别获得硕士学位,还得到了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金,就在此时国内抗日战争爆发,25岁的张光斗婉拒了导师的再三挽留,毅然决然回国。从此之后,爱国,水电,奉献,成了张光斗身上的3个标签。

回国后,虽然条件极端困难,张光斗在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四川,先后领导参与设计了桃花溪,下清渊酮、仙女碉和鲸鱼口等水电站,为长寿和万县的军工生产提供了电力,有力地支援了抗战。这些电站虽然装机容量很小,最小的只有2000余万瓦,但却是中国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成的第一批水电站,通过这些工程,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水电工程技术人员。

1958 年,张光斗作为总工程师,负责设计当时我国华北地区库容量最大的密云水库。他大胆创新,采用大面积深覆盖层中的混凝土防渗墙、高土坝薄粘性土斜墙、土坝坝下廊道导流等革新技术,当时在国内属于首创。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工程进度,创造了世所罕见的记录。

此后,张光斗又陆续参加了官厅、三门峡、荆江分洪 、丹江口、葛洲坝、二滩、小浪底等数十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水电站的技术咨询,他对于这些工程提出的建议,很多成为中国水利界的经典。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那一年,张光斗80岁,建设三峡工程是他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这样一个当时已经80岁高龄的老人,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三峡从规划、设计、研究、论证、争议直到开工建设的全部过程。

尽管年事已高,但三峡工程开工后,张光斗每年必去工地,而且每次必到施工现场。有人劝阻他,还是不要去那些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 工人能去 , 我为什么不能去?”“你们是不是想捣鬼,不敢让我看?”这些话,成了他应对劝阻的口头禅。此后,这个已经耄耋的老人每年都要至少来两次三峡工程进行检查和咨询。

2006年,拆除大坝围堰的“天下第一爆”标志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始正式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94岁的张光斗已经无法亲自到现场,他坐在北京家中的电视机前,像在现场一样,认真地关注着每一个细节。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张光斗:水电情怀 一生爱国

图文简介

如果说树木的年轮显示了树龄,那么张光斗的人生无疑是以一座座水坝为时间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