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于1902年9月23日出生于浙江平阳带溪村一个农民家庭。那一天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喜日子。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请人给儿子取名“步青”,意为“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但是,当同龄人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苏步青却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放牛。每次放牛回家,苏步青都要路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吸引。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在苏步青9岁的时候,父亲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可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但是语文老师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所以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他很不服气,更不好好学习,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牛顿小时候发愤图强,后来成为科学家的故事。陈老师还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很受震撼,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开始刻苦读书。

1914年,苏步青以优秀成绩考进旧四年制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是从日本留学回温州的杨老师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的路。在上数学课时,杨老师带着忧国忧民的真情:“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习好数学。”杨老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从此,他的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1919年7月,刚满17岁的苏步青就在中学校长洪先生的资助下,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他被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录取,师从著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他以坚强的意志刻苦攻读,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

1931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

 

 

因与陈建功先生有约在先:“学成后一起到浙江大学去,花上20年时间,把浙江大学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水准,为国家培养人才”。所以即便国内外的聘书像雪片似的飞来,苏步青也一一谢绝,他怀着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怀念,终于回到阔别了12年的故土,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国内教学的条件很差,工资都发不出。他在代理校长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和陈建功先生开创数学讨论班,用严格的要求培养自己的学生,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西迁贵州,被迫在山洞里的他们还为学生举办讨论班。当年的学生,如今都已成了卓有成就的数学教授:张素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杭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祖基,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全治,美国里海大学数学系教授……

1942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参观了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剑桥。” 就是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仍然抓紧时间,写作、整理研究成果,在射影微分几何学方面,他用富有几何意味的构图来建立一般射影曲线的基本理论。1945年版的《射影曲线槪论》一书,就是对这一理论的综合报告。他还研究了许多重要类型的曲面和共轭网,得出内容丰富的几何构图。特别在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图(T4)方面,他研究了周期为4拉普拉斯序列。他研究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情况,要求它们的对角线构成一个可分层偶。这种序列在闰际上被称为“苏链”。1946年出版的专著《射影曲面概论》,便是这方面的总结。1976年美国数学代表团访华团在总结中指出,在浙江大学曾建立了“以苏步青为首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誉称为“苏(步青)链”。因此,德国著名数学家布拉须凯称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欧美、日本的数学家称他和同事们为“浙大学派”。

苏步青一生硕果累累,自1931年到1952年间,他培养了近100名学生,在国内10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学生。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三位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见可喜现象。他不仅是数学大师,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大家和诗人。他从小酷爱古诗文,13岁学写诗。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苏步青不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在他96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444首,词60首,由苏老手写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内有词47首。从中我们可以领略苏老60年间的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的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苏步青: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

图文简介

苏步青于1902年9月23日出生于浙江平阳带溪村一个农民家庭。那一天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喜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