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运动家,终生书写传奇。年青求学时的钱伟长弃文从理,只由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作为“两弹一星”功臣,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他有个十分著名的四叔,就是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的钱穆。钱伟长16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他就一直跟随四叔生活,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18岁那年高考后,以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校园。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马上要进入清华历史系学习的钱伟长在一夜之间做了一个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
这个决定对于钱伟长来说是勇敢的却也是十分危险的。钱伟长属于严重的“偏科生”,他在文史学科上是考取满分的佼佼者,但是在数理上的成绩可以说是差强人意,在之前的录取考试中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禀赋的学生,忽然弃文从理,按照钱伟长先生自己的话就是“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四年后,钱伟长成为8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并且成绩优异。
之后,钱伟长获得去加拿大学习的资格,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又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至1945年,钱伟长已经成为了一名国际范围内的知名科学家。就在钱伟长的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传来了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此时他选择了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机械系担任教授。
回国,对于当时的钱伟长来说亦是一次勇敢而危险的决定。他多次向冯·卡门提出回国的要求,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钱伟长最后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过面的六岁孩子为由,要求回国探亲。1946年5月6日,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34岁。
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丰厚的工资,钱伟长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1946年回来,我是想回家,培养更好的学生,我一个礼拜讲十几次课,一般教授一个礼拜上六堂课,我讲17堂课。我没有怨言。那时工资是15万金圆券,只能买两个暖瓶,叫我怎么过日子?”但是,生活的窘迫并没有动摇钱伟长救国的决心。
直至2010年去世,钱伟长用他九十八年的人生,研究了一门他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爱国。“我是爱国的,对国家好才行。我没别的要求。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
“我回国以后,干过十几桩事情,”钱伟长说,“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我不理。”他的研究项目五花八门。他推导过13000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还研究过汉字计算机编码,发明了获奖的“钱码”。“我觉得国家需要的,我都干。”他总结道,“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钱伟长最关心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他认为,完成这一任务要依靠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钱伟长被称作“义务校长”,因为他没有领过校长的工资,也没有享受过校长的福利。但这位“终身校长”却成为了学者的楷模。70多年来,无论是从事科研或教育,钱伟长的原则只有一个。“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他说,“强大要力量,这力量就是知识。”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面临着许多次的选择。绝大多数人都会以他自身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所以当我们听到有的人说他一生当中,所有重大的选择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有一丝的不相信,但是钱伟长用他一生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也正是因为钱伟长始终坚持了这样的选择,放弃个人选择国家,才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