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4月8日,超导现象被发现。这种在一些材料中会产生的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的奇特且吸睛的物理现象,吸引着众多世界各国的物理学家们不断研究和探寻。在众多探索者中,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带领团队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超导世界,他,就是著名物理学家——周兴江。

周兴江,1966年生于江苏淮阴,清华大学学士、硕士,他从小在农村长大,还没有完全理解科学的涵义时,就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每当有人问他:“你长大了想要干什么呢?”他都会不假思索地说:“科学家。”

 

 

周兴江说:“我进大学的时候,一开始学的是化学与化工,硕士阶段开始学习超导材料,到博士阶段以后才开始转成物理,后来发现物理非常深厚、非常有趣,而且越研究的话,实际上越有趣。很小的时候别人问我将来的理想是什么,我当时就想当科学家。但是我当时没想到,我会当物理学家。”

超导是吸引周兴江转到物理学科的主要原因。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在全世界掀起了超导热潮,周兴江也被深深地吸引着。

周兴江说:“1986年,高温超导体发现之后,在全世界掀起了超导热潮,我当时正在清华念大学。中国科学家,以赵忠贤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做出非常好的成就,我当时非常热衷,就买《人民日报》看这些进展,所以我1986年、1987年的时候,在大学里面也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后来我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因为我非常敬佩赵忠贤院士他们当初做的工作,非常幸运地考入赵忠贤门下,成为他的弟子,从此开始高温超导研究。”

 

 

成为赵忠贤院士的学生后,周兴江一心向学,虚心求教,凭借着不懈努力和过人天赋,很快就在这个领域里崭露头角。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天赋、灵感与坚持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幸运的是,周兴江不仅拥有灵感,更心甘情愿地付出百分之百的汗水。超导机理问题被2005年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评为人类面临的125个难题之一,很多科学家都无法攻克这一难题,但他一直在坚持。

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周兴江赴欧美留学。留学期间,他参与了国际上著名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并在这个组里工作了10年,系统学习了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技术,是研究材料电子结构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手段,在高温超导体研究和其它先进材料的电子结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许多关键的信息。2004年,周兴江决定回国,全身心投入到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的研制中。

周兴江说:“我2004年回来,当时在国内自主研制设备,还不是一个普遍的事情。大家觉得研制设备耗的时间比较长,在研制设备这中间可能没有成果,但是当时物理所对我非常支持,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从2004年我们开始研制设备,到2006年底研制成功。后来又做一段时间的实验再写成文章,到2008年第一篇文章出来,尽管周围人没有给我压力,但是我自己还是能够感受到压力。但是我觉得,当初我做的是对的,这些实际上是完全值得的,应该做这些事情。”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但要有过人的耐力,不懈的坚持,也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周兴江说:“科学研究合作非常重要。我们获得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是用我们的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来研究高温超导体做物理方面的研究。那么这里面要求的很多样品,是我们同事我们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来提供的,而且我们很多的想法都是跟他们进行讨论,赵忠贤院士获得的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主要反映的是材料方面探索的工作。实际上两边来讲都是互相有促进的。”

周兴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物理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学富五车从不自傲,才高八斗教学有道,为物理学界培养了许多顶尖的人才。

周兴江说:“我们组里面有个组训,叫独立、协作、创新、求精,我对学生的要求。独立就是你要工作必须独立。如果交代一个任务,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协作的话是讲团队精神,很多科研工作,大家应该一起合作。创新就是你在科研的过程中,必须有创新精神。求精就是不管在做事情上面,还是做科研上面,要好上加好。我回来以后,十二年时间里面,实际上我没有公开批评过任何一个学生,我想尊重他们,这样即使我不在身边或者我在身边,他们一样做的非常好。”

除了教学和科研,他也一直倡导呼吁着更多让年轻人投入到科学的怀抱中。

周兴江说:“一个国家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科学界,那么是这个国家繁荣昌盛,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尤其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到我的组里面实习。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科普,我们的教育,以及让他们进到实验室里边来,让他们对科学感兴趣,而且将来能够加入科学这个行列。”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周兴江的科研世界:从海归到坚守超导“麦田”

图文简介

1911年4月8日,超导现象被发现。这种在一些材料中会产生的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的奇特且吸睛的物理现象,吸引着众多世界各国的物理学家们不断研究和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