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被称为“养殖户的守护神”的人,在19岁时,就将其人生道路与动物疾病的研究紧紧拴在一起。在农民眼中,他是关心养殖户疾苦,能睡棚屋、下猪圈的“守护神”;在同事学生眼中,他是位温和敦厚的长者,是实验室最后关灯的那个人。纵观他40多年的科研之路,就是这些标签的真实讲述。

陈焕春在1953年3月出生湖北省恩施市人,1975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并留校任教,1988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兽医专业,获博士学位。1989年回国,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起任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院长。主持国家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40余项。

陈焕春在科研领域和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果。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陈焕春的专业领域是“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业生产”。30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在动物流感、动物结核、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等重大人畜共患病,以及猪伪狂犬、猪兰耳病等新发重大动物疫病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产业化,用于生产实际,产生了经济与社会效益。

陈焕春对提高养殖业效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少打针、少用药、环境友好、绿色健康养殖”,是陈焕春从研究实践中总结提出的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业养殖新理念。这些理念和技术方案对提高养殖业效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针对禽流感H5N1、甲型H1N1流感、猪链球菌病、动物结核、布氏杆菌病、乙型脑炎等的出现,陈焕春及其团队开展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生态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为阻断病原体向人类传播,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了贡献。

陈焕春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在长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活动中,陈焕春提出“创新、创造、创业”的学术思想,创新即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术;有了新的理论、知识技术,要创造出新的物种、新品种、新产品;有了新品种、新产品,要创办企业,形成新兴产业或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

走近陈焕春,我们获得的是一场灵魂和信念的洗礼。在他充满挫折、磨难、奋斗和荣誉的人生档案里,震撼我们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成就,更是他对信念的选择与坚守。

走进陈焕春,我们催生的是百姓情怀与使命担当。支撑他不懈攀登科学高峰的,正是他那份对农民疾苦的悲悯之心,对社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53年3月20日,中国家畜传染病学专家陈焕春诞生

图文简介

在农民眼中,他是关心养殖户疾苦,能睡棚屋、下猪圈的“守护神”;在同事学生眼中,他是位温和敦厚的长者,是实验室最后关灯的那个人。纵观他40多年的科研之路,就是这些标签的真实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