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想在科技事业上有所成就,在青年时期就要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我的中国梦,就是把中国的工业和现代化搞上去。”从小,王淀佐的心中就是满满的爱国情。这份爱国情、这个中国梦支撑着他数十年如一日搞科研,他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斗了一辈子。

1934年3月23日,王淀佐出生于辽宁省凌海市。父辈朋友往来多半是谈论诗歌文史和写字弈棋,王淀佐从小就受到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小时候的王淀佐喜文轻理,后来受到历史人物的影响,产生了朦胧的成才报国之愿。

15岁的时候,王淀佐初中尚未读完,就和比他年长的大同学们一起考入了长春的东北大学政治学院。这个时候的学习让他认识到,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只为自己,要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兴盛、社会进步有贡献的人。1961年,王淀佐经过继续深造,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

王淀佐用辛勤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并在教育事业上,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科学研究上,王淀佐发展了浮选理论,在矿物加工工程的研究中,系统分析浮选剂结构-性能关系,建立起浮选剂分子设计理论,用一系列定量判据和计算公式,通过分子结构的“组装模型”,对各基团预测、计算、组装、设计特定用途的药剂,从理论上统一解释了硫化矿浮选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三大问题,在实践上发展了电化学控制及无捕收剂浮选提出盐类矿物浮选的4条规则,推进了浮选理论的定量化和实用性研究矿粒间作用,丰富了细粒选矿理论。

在教育教学上,王淀佐特别重视学科建设,强调发展新学科和建设重点学科,使新的学科点成批增长,还建设了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他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并破格晋升了一批青年博士作为学术带头人。在他的努力下,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形成规模,并举办了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为使有色金属工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立足于国内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的一生是需要拥有坚定地信念的。有了坚定地信念,才能不断地进取。我的信念,就是人的一生应该为国家的做出贡献,对推进国民经济发展有所贡献。正是这种信念支持着我坚持科学的研究。”在王淀佐顽强的性格中,有一种不畏艰险的韧劲,这种韧劲,就是王淀佐的信念,这个信念,不分行业,不分民族,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学习,并鼓舞我们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泉。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34年3月23日,选矿学家王淀佐出生

图文简介

1934年3月23日,王淀佐出生于辽宁省凌海市。父辈朋友往来多半是谈论诗歌文史和写字弈棋,王淀佐从小就受到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小时候的王淀佐喜文轻理,后来受到历史人物的影响,产生了朦胧的成才报国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