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24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始通过中央电视台的信道来传送单声和立体声广播节目。这一技术的运用标志着我国广播传输手段获重大进展。

我国从1986年开始利用卫星通信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时,是通过短波、调频和微博等形式,信号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覆盖面也较为狭窄。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卫星数字广播这一高新技术开始在全球兴起。

卫星数字广播采用的数字压缩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传送的视音频码率,使得同一转发器可以播送更多的节目,大大地节省频道的资源;而且,由于采用了强有力的纠错算法,所以接收门限虽低,却有很高的传送质量。只要在接收门限之上,数字广播信号就没有明显地可查觉的失真、干扰和衰弱。由于卫星数字广播具有模拟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卫星广播领域迅速地取代传统的模拟调频传送方式。

我国广播科学研究院也从1993年开始研究开发NICAM-728技术,就是利用传送电视节目的卫星转发器的边频,传送数字编码后的广播节目。这一技术是实现数字声双声道编码的一个公认的标准方法,俗称“丽音”,它是一种多声道、高品质的用于模拟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声频技术,其传声质量接近直接聆听CD的质量,在信噪比、动态范围、声道隔离度方面远远优于目前的FM伴音和FM立体声广播。

这一技术的投入使用,有效地扩大了广播的覆盖面,为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转播台、调频台、有线电视台、乡镇广播网等提供了一种方便、经济获取优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节目的技术手段,而且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广播传输质量。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95年4月24日 我国卫星数字广播开播

图文简介

1995年4月24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始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卫星信道来传送单声和立体声广播节目。这一技术的运用标志着我国广播传输手段获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