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雪龙”号2月9日电(记者荣启涵)日前,随着“雪龙”船艉甲板完成三道线缆和气枪的收回工作,第33次南极科考队罗斯海区域海洋地质与海洋地球物理考察作业圆满完成。在此期间,科考队首次完成罗斯海东部和罗斯冰架前缘断面地质调查,这也是中国在南大洋完成的最高纬度调查作业。
罗斯海是南大洋深入南极洲的一个边缘海,被喻为研究地球系统中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和圈层相互作用、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
海洋地质调查现场负责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陈志华介绍说,罗斯海位于东南极和西南极的交界地带,其丰厚的沉积地层记录是了解过去南极与南大洋环境气候变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它还记录了东西南极冰盖的差异演化。
“我们利用箱式、多管和重力柱状取样器,在罗斯海东部和罗斯冰架前缘获取了20多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对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海底沉积物类型、物质组成、来源以及冰-海沉积环境。通过对柱状沉积物的分析,能够重建该地区晚第四纪古环境、古冰川、古气候和古海洋学的演变。”陈志华说。
罗斯海南部发育着南极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作为南极冰盖向海延伸的一个主要区域,罗斯冰架在历史上的活动痕迹及对沉积、地貌的作用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科学问题。
此次在罗斯海西部德里盖尔斯基盆地,科考队开展了反射地震测量、海洋磁力、海洋重力等地球物理综合考察。海洋地球物理考察现场负责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杨春国说:“我们通过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调查,将揭示冰架下地层分布特点,解译记录在地层中的环境变化信息。”
此外,负责海洋磁力调查的科考队员魏巍告诉记者,此次通过拖曳式海洋磁力仪,共完成罗斯海区域600余公里的地磁测量,是近年来完成量最大的一次。科考队还在全球首次实现南纬78°40′以南高纬度的地磁测量,获得的30余公里测线长度的海洋地磁总场场强度数据,填补了该区域地球物理场数据的空白。
杨春国表示,这些调查将完善罗斯海区域地球物理场的基本信息数据,对了解和评估海底资源状况,研究冰川活动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官方微信(kjcxl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