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3日,被称为中国“西电东送”第一站的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最后两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这两座大型水电站10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
红水河是华南大河——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干流,其上源南盘江在贵州省蔗香与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而红水河干流在广西石龙三江口与柳江汇合后又称黔江。它们被合称为南盘江红水河水电基地。作为中国规划装机容量第七大的水电基地,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可以通过以下数据得到准确的宏观描述:南盘江全长927千米,总落差1854米,流域面积54900平方千米,其中天生桥至纳贡段河长仅18.4千米,集中落差达184米。红水河全长659千米,落差254米,流域面积131000平方千米。
1981年,国家能源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主持审查通过了《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报告》,首次完善地提出全河段按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平班、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恶滩、桥巩和大藤峡的10级开发方案,规划总装机容量1252万千瓦。
在这份规划报告过审的同时,红水河流域首座水电站——大化水电站正式竣工,它是规划的第六级电站,于1975年10月动工兴建,1983年12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这也是广西建成投产的首座大型水电站,1987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至此,这份规划报告正式开启了南盘江红水河水电基地的开发进程。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红水河南盘江流域开发十个梯级的龙头电站,位于南盘江干流上广西百色地区隆林县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交界处。电站以发电为主,具有调节下游梯级电站用水、增加保证出力的补偿效益。电站装机容量120万kW,保证出力405.2MW,多年平均电量52.26亿度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80m,死水位731m,水库面积为173.7k㎡,总库容102.57亿m³(校核洪水位),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并将增加下游已建的天生桥二级、岩滩和大化3个水电站的保证出883.9MW年电量40.77亿度。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位于贵州与广西交界的南盘江下游天生桥雷公滩河段,首部枢纽设在天生桥峡谷出口的坝索村,厂房设在雷公滩下游的纳贡村中山包,区间河段长17.99km,落差181.17m。高水头径流式电站,最大设计水头240m,装机容量近期88万kw,远期132万kw。电站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及厂房和开关站3部分组成,为一大型引水式水电工程。天生桥二级电站于1981年开工建设。1986年11月19日进行首部枢纽主河道截流。厂房开挖于1989年6月完成,并已于1988年9月开始混凝土浇筑,1989年7月开始尾水管肘管段的安装。1992年首台机组发电,1999年5月全部机组投产运行。
如今,作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特大型骨干电站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是南方互联电网的重要电源点,担负南方电网的调频、调峰任务,对南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原独立运行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电网通过天生桥电站联接成南方互联电网,构成“西电东送”的南路大通道,实现了我国西部丰富的水电资源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的伟大战略构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