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9日,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一次截流胜利成功。
据介绍,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位于广西隆林县与贵州安龙县交界的南盘江上的高山峡谷之中,装机1 3 2万k w,采用长大隧洞引水发电,是国家重点工程,规模宏伟,地质复杂,环境艰苦,建筑物繁多,这些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也给新技术等的科研试验和推广应用提供 了广阔的天地。
1981年,国家能源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主持审查通过了《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报告》,首次完善地提出全河段按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平班、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恶滩、桥巩和大藤峡的10级开发方案,规划总装机容量1252万千瓦。
在这份规划报告过审的同时,红水河流域首座水电站——大化水电站正式竣工,它是规划的第六级电站,于1975年10月动工兴建,1983年12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这也是广西建成投产的首座大型水电站,1987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至此,这份规划报告正式开启了南盘江红水河水电基地的开发进程。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设在天生桥峡谷出口的坝索村,厂房设在雷公滩下游的纳贡村中山包,区间河段长17.99km,落差181.17m。天生桥水电站的兴建,就是开发利用这一天然落差最集中、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电站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及厂房和开关站3部分组成,为一大型引水式水电工程。工程由水利电力部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武警水电第一总队、水电九局等单位施工。天生桥二级电站于1981年开工建设。
1986年11月19日9时半,开始进行首部枢纽主河道截流,70台大型自卸载重卡车以30秒钟倾倒一车的速度,把一车车混凝土四面体、石串、巨石、石渣抛向江心龙口。11时45分,32吨大型自卸卡车把最后一车巨石倾入江心龙口,狂奔不羁的南盘江终于被拦腰截断,经过2小时15分钟的激战,共抛投了1500多立方米,龙口终被堵死。
1989年11月首部枢纽进入第三期导流阶段,两岸及河床坝段建至正常蓄水位以上,开始进行发电洞进水口及明管段的施工。
2001年1月3日,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最后两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这两座大型水电站10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如今,作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特大型骨干电站的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是南方互联电网的重要电源点,担负南方电网的调频、调峰任务,对南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原独立运行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电网通过天生桥电站联接成南方互联电网,构成“西电东送”的南路大通道,实现了我国西部丰富的水电资源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的伟大战略构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