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世界的珍稀动物,仅产于我国, 被称为"活化石"。为了解决大熊猫雄兽不易发情交配的难题,北京动物园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在1978年9月8日获得成功,繁殖出世界上第一只人工授精的大熊猫“元晶”,成为人工繁殖大熊猫的一个里程碑。此项研究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圈养大熊猫的繁殖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其繁殖有三个突出难点,就是交配率低,受孕率低,成活率低。从1937年到1990年的50多年间,在世界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已超过200只,其中,雄性具有求偶交配能力的只有11只;雌性具有产仔能力的也不到30%;雌性怀孕产下的幼仔,活到年岁以上的仅有三分之一。大熊猫成了珍稀濒危动物。为抢救面临绝种的危险的大熊猫,科技工作者加紧研究大熊猫人工授精技术,以增加大熊猫的怀孕机率,1978年北京动物园开始用人工授精来进行熊猫繁殖。

动物的人工授精用于将一个种公畜的优秀性状通过多头母畜进行繁殖并传递给后代或克服育种问题。目前,人工授精在马、牛、猪、纯种狗及蜜蜂上都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授精可以提高优良公畜的配种效能,扩大配种母畜的头数人工授精不仅有效地改变了家畜的交配过程,更重要的是选择最优良公畜实行人工授精配种,其超过自然交配的配种母畜头数很多倍。特别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一头优良公畜每年配种母牛甚至可达万头以上。

大熊猫人工授精技术在北京动物园获得成功以后,相继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上野动物园、马德里动物园及成都动物园也获得了成功,为大熊猫的繁殖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今日:1978年9月8日 世界上第一只人工授精繁殖的大熊猫在北京动物园诞生

图文简介

1978年9月8日获得成功,繁殖出世界上第一只人工授精的大熊猫“元晶”,成为人工繁殖大熊猫的一个里程碑。此项研究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