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年9月1日,德国天文学家卡尔·路德维希·哈丁(Karl Ludwig Harding,1765年9月29日-1834年8月31日)以一架普通的2英吋口径望远镜发现由较重的石质组成的S-型小行星,以罗马神话中位阶最高的婚姻之神朱诺来命名。婚神星(3 Juno)是被人类发现的第三颗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

哈丁在施罗特天文台发现婚神星之后,就前往格丁根当高斯的助手。除了婚神星之外,他还发现3颗彗星,与出版登录了12000颗恒星的星表:《Atlas novus coelestis》。在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为名,第2003号小行星也命名为哈丁。

小行星是太阳系早期的剩余物。科学家已经证实,小行星是弄清楚太阳系形成的关键线索。关于太阳系形成的主流理论是这样的: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块的引力坍缩。大多坍缩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同时,太阳附近的尘埃和碎片开始凝聚。小砂砾变成小岩石,它们彼此碰撞形成更大的岩石。在这个混乱时期,留下来的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行星、卫星和一些小的天体。通过研究小行星,我们就可以了解太阳系在几十亿年前是什么样子的。

大多数的小行星位于“小行星带”。虽然小行星遍布太阳系,但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小行星带。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木星在附近,这些小行星也许会形成一个行星。这个“带”可能会给我们留下错误的印象,即这里挤满了小行星,但实际上,小行星带非常空旷,小行星之间的距离有数百或数千英里之遥。这表明太阳系是一个巨大的地方。

小行星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虽然小行星的种类很多,但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根据陨石成分和光谱分析将大多数小行星分为三类:“硅质”小行星含有一个石质硅层包围的铁镍内核,这种小行星约占15%;“金属质”小行星占10%,主要由铁和镍组成;“碳质”小行星数量最多,占了75%,它们含有丰富的碳。

有的小行星潜伏在行星附近,NASA对这类小行星也有分类。特洛伊小行星与一些行星在同一个轨道运转,但它们“悬浮”在一个被称为拉格朗日点的特殊的地点,在这里太阳引力和地球引力达到平衡。在火星、木星和海王星附近都发现了特洛伊小行星的存在,而且2011年在地球附近也有发现。在地球附近有很多近地小行星,它们的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重叠或接近,(从统计学角度讲)这就对地球构成了威胁。可以说,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一颗小行星将来肯定会撞击地球。

NASA表示已有超过10个航天器完成了对小行星的探测任务,例如2007年9月27日早7时34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了第一个探测小行星带的人类探测器,这也是第一个先后环绕谷神星与灶神星这两个体积最大的小行星的人类探测器。

小行星的体积实在太小了,甚至没有大气层。它们的引力很弱不足以将它们塑成圆形,所以小行星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为了让我们了解它们到底有多小,美国宇航局介绍说,太阳系中所有小行星的质量加起来还没有我们的月球大。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今日:1804年9月1日 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哈丁发现婚神星

图文简介

1804年9月1日,德国天文学家卡尔·路德维希·哈丁以一架普通的2英吋口径望远镜发现由较重的石质组成的S-型小行星,以罗马神话中位阶最高的婚姻之神朱诺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