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8日,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第1颗侦察卫星――“锁眼”1号光学成像侦察卫星。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主要有KH-1、4、5、6、7、 8、9、11、12等九种型号。它的特点主要有:1、可进行轨道机动,对重要目标详查时可降低高度。2、兼有普查和详查功能,遥感设备先进,分辨率高。3、可由航天飞机在轨道补充燃料,工作寿命长。4、轨道近地点 315 千米,倾角 57 分,可下降到高度 120 千米。

至今,美国已发展了6代“锁眼”系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目前,现役的“锁眼12号”的分辨率最高,达0.1米。在2011年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空袭前,美国利用“锁眼12号”确定了利比亚地面部队与防空火力的部署情况,并对空袭打击的效果进行评估,在联军的空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锁眼”系列虽然有着超强的夜视、变轨、情报获取、处理以及高分辨率等优点,但它自身仍有无法遮掩的“软肋”:1、视野狭窄。K H-11运行周期为92.35分钟, K H-12为90.56分钟,这就意味着“锁眼”卫星每天飞行至某一特定地区上空只能1-2次,只要根据卫星运行周期计算出过顶时间,在卫星过顶前的十几分钟,将目标隐藏起来,那么,“锁眼”再先进,也只能是“目中无物”。况且,卫星只能看到星下点附近的目标,离星下点较远的目标就无法看到了。2、能力有限。K H-12侦察卫星,尽管地面分辨率达到了100毫米,但这只能说明地面上的目标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是一个点而已。若想真正辨清目标的外形特征、大小尺寸,还必须再大一些,理论上需要地面分辨率的5-6倍。另外,照相侦察卫星是利用目标反射的可见光进行工作的,若目标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或受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等影响,如目标上空出现烟、雾、雨、雪及尘埃等,其实际的地面分辨率就会大打折扣。3、易被攻击。“锁眼”系列卫星近地点265公里,远地点650 公里,重13.5-18吨,这就决定了“锁眼”存在身躯庞大、近地点过低、按一定轨道作机械运动等弱点,一旦被反卫星导弹或陆基反卫星武器瞄上,就在劫难逃。

于是,美国开始研制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它不仅能全天候随时工作,还能透过地表,发现藏在地下数米深处的设施。但这种成像侦察卫星的分辨率稍低,目前最高为0.3米。在1991年美军对伊拉克实施“沙漠风暴”行动之前,萨达姆让其精锐的共和国卫队进入掩体,以躲避轰炸,保存实力。这一招让美国“锁眼12号”成了“睁眼瞎”,但是,美国用“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像X光机一样透视了伊拉克掩体“内幕”,结果使所有藏在沙堆下的伊军坦克、管路暴露无遗,“莫名其妙”地遭到美军痛打。

近年,美国五角大楼正在研究一种新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它在距地面3.6万千米高的地球静止轨道运行,其灵敏的镜头可一次性捕捉地球40%的地表图像,且能在任何时候传回实时高分辨率视频与图像,媒体将它称为“间谍卫星之王”。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今日:1960年8月18日 美国发射成功世界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

图文简介

1960年8月18日,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第1颗侦察卫星――“锁眼”1号光学成像侦察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