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英语:Panama Canal;西班牙语:Canal de Panama)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工水道之一,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称为“世界桥梁”。整个运河区将巴拿马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占地1432平方公里。行驶于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船只,原先不得不绕道南美洲的合恩角(Cape Horn),使用巴拿马运河后可缩短航程约15,000公里(8,000英里)。由北美洲的一侧海岸至另一侧的南美洲港口也可节省航程多达6,500公里(3,500海里)。航行于欧洲与东亚或澳大利亚之间的船只经由该运河也可减少航程3,700公里(2,000海里)。
巴拿工程总负责人是美国的乔治·戈瑟尔斯。运河名为美国开凿,实际是征用了5万名巴拿马工人开挖的。从1904年开始,经过了10年艰苦的修建,于1914年建成。1914年6月7日,美国的“联盟”号成为了第一艘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轮船。巴拿马运河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它的地形,尽量做到节约工程量,首先凿通了流入加勒比海的恰雷斯河和注入太平洋的格兰德河分水岭,建成盖拉德人工渠,整条运河北起加勒比海利蒙湾畔的克里斯托瓦尔,南至太平洋一侧的巴尔博亚,全长68公里,加上运河两端海湾深水航道,长度可达81.8公里。整个运河宽152—304米,水深13—26.5米,运河全线有3个水闸:加通水闸、佩德罗—米格尔水闸和米拉夫—罗林斯水闸,借此降低大西洋的水位,以便轮船通行。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成,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不过,在1979年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并于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将全部控制权交给巴拿马。2007年9月3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开工,在迎来运河百年诞辰时扩建工程竣工,扩建后的新巴拿马运河年货物通过量从3万吨增加到6万吨,超大型的远洋巨轮和大型军舰从此都可以轻松通过新运河了。经过多年的建设,巴拿马运河区已形成了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