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6日,我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先生逝世。

1885年12月11日,赵承嘏出生于江苏江阴,他曾参加了清末的科举考试,成为秀才。1905年,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通过了江苏省官费考试,赴英国留学。1906年,赵承嘏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师从有机化学大师潘金。潘金教授以重视实验室工作和精巧的实验技术而著称于世,赵承嘏深受其影响。他也因勤奋好学受到潘金教授的赏识。1910年赵承嘏获得物理学士学位。随后,他便前往瑞士,在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毕诞指导下进行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1912年,他获得瑞士工业学院理学硕士学位,1914年,他又获得日内瓦大学博士学位。

身在异国他乡的赵承嘏,时刻关注着灾难深重的祖国,出生于中药世家的他,深知中草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为了科学救国,他放弃了有机合成的专长,选择了以先进的实验技术对中草药进行系统研究的道路。

1955年,他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确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目标,开创了用植物化学方法进行中草药系统研究的先河。

回顾赵承嘏的科研成果,他在生物碱的分离结晶方面有独到之处;分离所得的延胡索乙素已正式列入药典,在临床上作为镇痛镇静剂使用;分离所得常山碱丙素,具有高出奎宁148倍的抗疟活性;所分离的钩吻素乙,可作为生理试验试剂等;系统研究了30多种中草药化学成分,得到了许多新生物碱结晶,其中部分推荐临床使用;建立了一套系统研究整理祖国医药的科学方法;解决了青霉素钾盐结晶的方法,使青霉素得以顺利投产;指导设计试验了一套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的合成工艺。

可以说,赵承嘏对中国医药工业的贡献极大。比如,怎样把假性麻黄素从麻黄素中除去是麻黄素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他利用二者草酸盐溶解度的不同,解决了这个问题为麻黄素生产提供了成本低廉的工艺。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今日:1966年8月6日 药物化学家赵承嘏逝世

图文简介

1966年8月6日,我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先生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