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8日 ,装有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公用平台小型卫星“实践五号”,自1999年5月10日升空以来,正常运行90天,圆满完成任务,获得大量数据以及许多成果。

1999年5月10日,"实践五号"卫星利用长征—4B火箭的运载能力,与“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一起,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同时发射升空,与运载分离后,卫星按预定程序正常工作。

当时有关专家介绍说,这两颗卫星的发射成功,对于加速我国气象现代化,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推动小卫星共同平台的研制和空间科学研究,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发射小卫星是80年代以来国际卫星的发展趋势。据介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研制的“实践五号”,重300公斤,体积为1.2立方米,在距地面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实践五号”首次装有我国自主研制的C AST968型公用平台。这种平台为由卫星带入太空的科学实验仪器和设备提供有效的服务。这使我国研制的卫星进入国际卫星的模块化、小型化、集成化基本趋势的行列。我国只花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设计、研制“实践五号”。

实践五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空间单粒子事件测量及对策研究试验,并进行空间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和剂量测量;对新型航天器中S波段高速数传发射机、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及其与地面S波段接收站联试等进行试验;进行空间流体科学试验。

当前,利用空间环境,生产地面所无法生产的材料,给人类新材料的生产带来了曙光。用浮区法生长晶体材料是在空间材料制备中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实践五号”首次进行空间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观察到低重力条件下的大量未知现象。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在卫星上实行如此复杂的实验。据了解,“实践五号”在主要任务完成之后,仍将继续留轨,进行其他科学实验。

值得关注的是,从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升空,到1999年5月10日实践五号进入预定轨道运行为止,我国共成功发射了10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今日:1999年8月8日 我国"实践五号"卫星圆满完成任务

图文简介

1999年8月8日 ,装有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公用平台小型卫星“实践五号”,自1999年5月10日升空以来,正常运行90天,圆满完成任务,获得大量数据以及许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