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进行色散实验

 

1666年,牛顿获得了一块三棱镜,开始了他的光学研究。

他在一间暗室的窗户上设置了一个小孔,紧挨着小孔放置着该三棱镜。阳光由小孔投射进来,透过三棱镜,将太阳的像投射到对面的墙壁上。使他感到“惊奇”的是,根据光的折射理论,这一成像的形状本应为圆形,然而他所看到的则是明显的长条形状,其长度达宽度的五倍。

牛顿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已经意识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性能,只有拉长距离才能分解开不同折射角的光线。

为了证明色散现象不是由于棱镜跟阳光的相互作用,也不是由于其它原因,而是由于不同颜色具有不同的折射性,牛顿又做了一个实验。他拿三个棱镜做实验,三个棱镜完全相同,只是放置方式不一样,倘若分散是由于棱镜的不平或其它偶然的不规则性,那么第二个棱镜和第三个棱镜就会增加这一分散性。可是实验结果是,原来分散的各种颜色,经过第二个棱镜后又还原成白光,形状和原来的一样。再经过第三个棱镜,又分解成各种颜色。由此证明,棱镜的作用是使白光分解为不同成分,又可使不同色光合成为白光。

公元1672年,牛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New Theory about Light and Colors)。2月8日,他在英国皇家学会宣读了这篇论文。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672年2月8日 牛顿在皇家学会上宣读光学论文

图文简介

公元1672年,牛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2月8日,他在英国皇家学会宣读了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