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内的郑和宝船。
郑和,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在皇帝支持下,他先后七次带领船队下西洋。船队规模庞大,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1431年1月19日,郑和带领船队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第七次出行。郑和因劳累过度于1433年4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此次据载有27550人。
郑和下西洋,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明朝政治、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盛的反映和标志。许多国家纷纷派人带着当地的特产,比如大象、犀牛、长颈鹿、狮子、宝石、珊瑚、胡椒以及香料等随郑和船队来到京城,要求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但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就是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