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的飞行效果图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土地终于成为这位中国首个“月球使者”的生命最后归宿。

月球是人类最熟悉的星球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阿波罗号”成功登月,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是首个使用微波探测仪的探月卫星。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从2008年11月8日开始,嫦娥一号卫星轨道由200公里圆轨道降到100公里圆轨道,继而降到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再升回到100公里圆轨道。

2009年3月1日15时36分,嫦娥一号卫星开始减速,16时13分10秒成功落在月球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丰富海区域。在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传回实时图像,图像清晰。从发射升空开始,嫦娥一号卫星累计飞行494天,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圆满实现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为我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2009年3月1日 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

图文简介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