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查德威克
1932年2月27日,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维克(James Chadwick)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中子可能存在》(Possible Existence of a Neutron),宣布他通过alpha粒子轰击实验发现了中子的存在。他因此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学家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质子之后,想到还存在中子。直到20世纪20年代,查德维克的老师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开始研究原子核结构,预言在原子中可能还存在另一种不带电的重粒子与带正电的质子,这可能是某种“neutron”(中子)。
卢瑟福认为“中子”,可能只是已经被发现的质子和电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呈现的一种电中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中子”的质量就会小于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的质量之和,而这种中子也就无法自发地发生衰变。
中子的发现,一方面打开了人类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另一方面又为人类进一步进行人工核反应研究提供了更有效的实验手段。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