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

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为2163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黄淮海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由于长期干旱缺水,这一地区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一批重大工业建设项目难以投资落产,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不得不过度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生态恶化。黄淮海流域水污染严重的形势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由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可能性,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已不能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缓解黄淮海流域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黄淮海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决定在加大节水、治污力度和污水资源化的同时,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这一地区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2002年12月27日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

图文简介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