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28日,美国科学家卡罗瑟斯首次合成尼龙。它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不仅是合成纤维工业的重大突破,也是高分子化学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卡罗瑟斯1896年4月27出生于美国洛瓦的伯灵顿,1928年受聘来到了杜邦公司,担任基础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部的负责人。
当时,科技界针对德国有机化学家施陶丁格提出的高分子理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卡罗瑟斯决心通过实验来证实施陶丁格的理论。卡罗瑟斯选择了二元醇与二元羧酸的反应,在进行缩聚反应的实验中,得到了分子量约为5000的聚酯分子。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度,卡罗瑟斯改进了高真空蒸馏器并严格控制反应的配比,使反应进行得很完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达到10000~20000。
1930年,卡罗瑟斯用乙二醇和癸二酸缩合制取聚酯。在实验中,卡罗瑟斯的同事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熔融的聚合物能像棉花糖那样抽出丝来,细丝即使冷却后还能继续拉伸,经过冷拉伸后纤维的强度和弹性大大增加。他们随后又对一系列的聚酯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卡罗瑟斯在1935年2月28日合成出聚酰胺66,被人们称为尼龙66,是后来的尼龙大家庭中的一种。
这种聚合物不溶于普通溶剂,具有263℃的高熔点,由于在结构和性质上更接近天然丝,拉制的纤维具有丝的外观和光泽,其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而且原料价格也比较便宜.
杜邦公司决定进行商品生产开发。1939年10月24日,杜邦在总部所在地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轰动,被视为珍奇之物争抢相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军队使用尼龙做降落伞,此外轮胎、帐篷、绳索等其他军事物资也用尼龙制造,它甚至被用来制造印刷美国货币的纸。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