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天文卫星IRAS
1983年1月26日,美国、英国和荷兰联合发射了红外天文卫星(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IRAS),这是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标志着红外天文学开始进入了空间时代。
在此之前,由于红外辐射被地球大气阻挡,红外天文学家们一直限于在少数海拔极高处观测。
IRAS卫星重1076公斤,取900千米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倾角约99°,周期103分钟。卫星装有一台重810公斤的用液氦致冷的大型红外望远镜,焦距为5.5米,初级反射镜直径60厘米,焦面上共有62个红外探测器。卫星还装有低分辨率红外分光计、短波和长波光度计等。
红外天文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用红外望远镜对宇宙空间的红外辐射源包括太阳系天体、恒星、电离氢区、分子云、行星状星云、银核、星系、类星体等进行普查,并在普查基础上绘制红外天体图和对选定的天区和红外辐射源进行专门的观测。红外线天文卫星于1983年11月10日因液氦致冷剂消耗殆尽而停止工作。
IRAS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红外天文在各个层次的发展。1995年11月17日由欧洲、美国和日本合作的红外空间天文台(ISO)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