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1月5日,我国治淮的主要工程佛子岭水库举行竣工典礼。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治理淮河的第一个骨干工程,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对控制淠河入淮流量、减轻淮河下游的洪水威胁有重要意义。

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支流淠河东源上游,坝址在安徽省霍山县城西南17公里处,是建国初期我国自行设计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水库,佛子岭水电站也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840平方公里,以防洪为主,控制淠河洪水,削减洪峰,减轻淮河中下游洪水负担,并结合蓄水灌溉、发电、改善航运、发展渔业。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钢管及发电站4部分。最大坝高为74.4米,坝顶长510米,1983年大坝加高1.5米,最大坝高为75.9米。为配合佛子岭水库梯级开发,1956至1958年于其上游建磨子潭水库,2004至2009年兴建白莲崖水库。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电站共装机8台,总容量为6.01万千瓦。

水库建成60多年来,累计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600余亿元,共拦截大小洪水230余次,与响洪甸水库联合调度,涉及灌溉面积660万亩。水库同时承担向合肥市等中心城市供水的重任,每年输水约1.5亿立方米,为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佛子岭水电站的建成,改变了合肥市靠柴油发电机供电的历史,已累计发电约70亿千瓦时,至今仍是皖西电网的重要电源点。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54年11月5日 佛子岭水库工程全部完工

图文简介

佛子岭水库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治理淮河的第一个骨干工程,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