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供飞机起飞的“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

 

飞机在陆上使用,那是无庸置疑的。如何将飞机用于海战?美国人首先考虑了这个问题。当时美国海军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将大型舰船经过改装,设置飞行甲板,使飞机在甲板上起降;另一种意见是,改变飞机的结构,使之能在水面上起降。实践证明这两种意见都是正确的。1910 年,当对马海战的经验还在左右着各国海军决策者思想的时候,美国海军中一些人已经开始进行把飞机和大型战舰结为一体的试验。

1911年1月18日,美国海军在旧金山的“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铺设了长40米的飞行甲板,并在跑道上每隔1米横方向装一根绳索,绳的两端拴着沙袋,以便再次进行试验。试验的这一天风很大,只好顺风降落。为了观看这次试验,“宾夕法尼亚”号上的官兵中有不少爬上桅杆的最顶端。驾驶员伊莱以高超的技术,驾驶着飞机顺利地降落在甲板上,试验获得成功。伊莱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军舰甲板上起降的飞行员。

这一成功为建造航空母舰开辟了前景。同时,此次事件引起了美国海军部的高度重视,虽然当时有一些人反对,但还是拨款继续进行试验。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11年1月18日 飞机在军舰甲板上首次实现起降

图文简介

“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铺设了长40 米的飞行甲板,驾驶员伊莱以高超的技术,驾驶着飞机顺利地降落在甲板上,这一成功为建造航空母舰开辟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