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19日,“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我国大型科学工程运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有重大突破。

“银河-Ⅱ”计算机是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台通用10亿次并行巨型机。该机为共享主存紧耦合4处理机系统结构,主频50兆赫,基本字长64位,主存容量256MB,拥有2个独立的输入输出子系统,可进行每秒10亿次以上的运算操作,综合处理能力10倍于1983年诞生的“银河-Ⅰ”亿次巨型计算机。全国42家计算机研究所、应用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经过对“银河-Ⅱ”巨型计算机系统为期一个月的全面严格的技术考核,一致认为它填补了我国通用并行巨型机空白。这一国家“七五”计划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的攻克,表明我国巨型机技术有了新的重大进步。

作为国际高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高性能巨型计算机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了研制巨型计算机技术。“银河-Ⅱ”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再次缩小了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在研制过程中,国防科技大学重视用户的需求,做到研制与开发应用系统同时进行。他们和国家气象中心合作开发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软件系统,经过在“银河-Ⅱ”计算机上试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试算还表明,石油、地震、核能、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均能在“银河-Ⅱ”上进行高速处理。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92年11月19日 银河-Ⅱ巨型计算机通过鉴定

图文简介

作为国际高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高性能巨型计算机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了研制巨型计算机技术。“银河-Ⅱ”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再次缩小了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