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10月7日,尼尔斯·玻尔出生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1911年,他在哥本哈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英国剑桥,在以发现电子而闻名的科学家J·J·汤普森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几个月后,玻尔来到曼彻斯特与在几年前发现电子核的卢瑟福共同从事研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中心有一个重核,周围有电子,而大部分是空间。这与从前的学说相反。

1913年,玻尔在《哲学杂志》上发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论原子和分子结构》,发展了自己崭新的原子结构学说。他最先把量子论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对量子物理学作出重大贡献。1920年,他就任哥本哈根理论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在他的指导下,众多才华横溢的青年科学家纷至沓来,使该所很快就成为世界上的主要科研中心之一。

在20世纪30年代,玻尔将注意力转移到原子核结构问题上。他创造了重要的原子核“液滴模型”,还提出了反应堆中的“复核”学说。此外,玻尔还正确指出了参与核裂变的铀的同位素U235,这对后来发展原子弹具有重大意义。

1940年德国军队占领了丹麦。玻尔设法逃出了丹麦来到美国。在美国,玻尔在战争时期帮助制造了原子弹。二战后,玻尔返回哥本哈根,在那儿领导理论物理所,直到1962年11月18日去世时为止。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62年11月18日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逝世

图文简介

玻尔在《哲学杂志》上发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论原子和分子结构》,发展了自己崭新的原子结构学说。他最先把量子论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对量子物理学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