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电影,人类生命又可以延长。”某部影片有这样的台词。作为当前社会的一种高级视听享受,电影是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电影从诞生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时间。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影片《火车到站》后一段时间里,人们看到的电影只有画面没有声音,演员的对白一般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来展现。人们给这类影片取了个堂皇的学名,叫“默片”;还有个俗名,叫无声电影。演无声电影出名的演员,以卓别林为代表。很多人脑中都有他的形象: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上衣与肥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舞一只手杖,滑稽地出现在黑白银幕上,从不说一句话。

 

早期无声电影里的卓别林

 

事实上,不是他不说话,而是以当时的电影技术,他的话没法与影像同步。

电影幕上只有图像没有声音,一时半会儿或许还没什么,但时间长了显然不是享受而是罪受。当年的西方观众这样想,电影制片人这样想,科学家们更这样想。于是,一场把无声电影变为有声电影的“战斗”无声无息地拉开帷幕。无数电影制片人、科学家前赴后继参与进来。好像都怕慢了一步,跟不上节奏。

一个科学天才也来了。虽然一直很忙,但喜欢热闹的他,这种场合肯定不能少!

没错,他就是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据说他每年至少发明或改进一样东西。

(一)活动摄像机研发之旅

有声电影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影摄像。为解决这个问题,早在电影发明之前,爱迪生就做了两件事,一是高薪聘请摄影高手威廉·迪克逊(注一),二是着手研制一台活动电影摄像机。迪克逊原是美国戈尔克街某工厂的实验部主任,以擅长制造巨型发电机闻名。他不仅摄影技术一流,而且做事认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怎么把马莱的摄像枪改良一下,用来拍摄活动的场景?” 1888年春季的一天,在美丽西奥兰治的实验工作室里,爱迪生再次对迪克逊说。他所提的摄像枪,实际上是一架软片式连续摄影机,可以在一条感光纸上连续拍摄 40 张照片,放映时间可持续几秒钟。说白了,就是现代相机上的连拍功能。

 

早期的活动摄像机

 

“摄影枪所做的,不过是把一系列离散的照片展现为连续活动的图像。对此,我已经有思路了。不妨讨论讨论吧。”迪克逊胸有成竹地说。然后,两人围着图纸讨论起来。

经过一年多努力,爱迪生和迪克逊在马莱摄影枪原理的基础上,研制成了一种初具现代摄影机雏形的电影视镜,即活动摄像机。视镜所用都是35毫米的胶片。为了让胶片不易脱落,爱迪生在胶片两侧设计了孔洞;每个画格打四对齿孔,以拉动胶片。1889年秋,迪克逊用赛璐珞胶片拍下了一系列照片,并将它们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活动摄像机进一步完善了活动照相技术,让真实再现生活不再是梦想。六年后,法国卢米埃兄弟在活动摄像机的基础上,发明了电影。

摄像技术刚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那便是缺乏用于活动影像的优质胶片。这个问题持续到1894年,美国人家乔治·伊斯曼(注二)研制出新的柯达电影胶片。胶片问题一解决,爱迪生便加大电影摄像机生产力度,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电影生产工作室。工作室的屋顶是活动的,可以在白天打开让日光进入,与日光射入的方向随时保持一致。

(二)能看到图像的留声机

爱迪生很清楚,摄像技术只是有声电影研制的一环,声音录制和还原技术才是关键。当时,无声电影的声音是乐队现场伴奏的,因此不存在录音和还音问题。但乐队不可能随电影四处跑。如何把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成了许多科学家研究的首要课题,爱迪生也不例外。

 

古朴古香的留声机

 

这次,爱迪生想到的是自己平生的第一大杰作——留声机。1877年,他在新泽西州成功研制第一台可以录取和复制声音的留声机。留声机的发明,让爱迪生名满天下。荣誉没有遮住他的眼睛。1887年,爱迪生而迪克逊布置了一个任务:设计一种“能看到图像的留声机”。一年后,迪克逊把留声机的滚筒和一个较大的鼓结合起来,并在鼓上覆盖针眼大小的微缩照片。如此,照片就与留声机的记录几乎同步了。这就是著名的留声视镜。 留声视镜拍摄原理如下:拍摄时使用两种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迹;经过处理,声迹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

1888年10月6日,迪克逊在实验室第一次展示“留声视镜”,以及会说话的对白片。爱迪生一边为视镜的声画同步而惊叹,一边暗暗着急。搞机械出身的他深知,“留声视镜”只是一种机械装置,根本解决不了声音连贯的记录方式与视觉画面的线性记录方式间的矛盾;因此“留声视镜”拍出来的电影声画都会错位。十天后的10月17日,为保护未来的这项专利发明,爱迪生向国家专利局呈上一份申请报告,称自己正在研制一种“像留声机之于耳朵一样,对眼睛发生作用的机器”,这个机器叫活动电影放映机。

(三)决胜的活动电影放映机

活动电影放映机拍出来的有声电影声画错位,不仅让爱迪生烦恼不已,其它各国的科学家也在试图攻克这个“城堡”。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

“要解决这个问题,看来还是要回到放映技术上。”1894年的一天,爱迪生在自己办公室里自言自语。正在这时,有助手敲门报告,说两个老板登门拜访。

爱迪生出门一看,见是老朋友法朗西斯·简金斯和托马斯·阿玛特。他们也是有声电影的研究者,曾发明一种被称为“老式放映机”的电影放映机。

简金斯开门见山地说,他们希望与这位科学天才合作,用“爱迪生”之名生产放映机。爱迪生何许人也?岂不知对方意图?面对天上落下来的馅饼,他内心开始盘算:与其让你们代工赚钱,不如自己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搞定,反正自己不缺钱也不缺人。

爱迪生委婉拒绝了两位朋友的提议。回到办公室,他找来迪克逊,准备自己公司研制电影放映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迪克逊研制成一种供实验用的活动电影放映机,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放映视镜。活动电影放映机通过光源前高速转动带有连续图片的电影胶片条,从而产生活动的错觉。放映机的所有器件放置在一个橱柜里,只能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影。

当年年底,爱迪生生平的第一次有声电影测试在新泽西工作室进行。此次测试同时也检查动电影放映机的效果。影片名叫《迪克逊试验有声电影》。据载,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活动电影机的测试电影。

 

爱迪生发明放映机

 

老式放映机

 

效果很明显,活动电影放映机一问世,“老式放映机”就下课了。再后来,活动电影放映机走出实验室,直接引起商业活动电影放映机的诞生。再后来,迪克逊离开爱迪生公司后,爱迪生和助手们继续努力,成功研发有声电影机。1910年8月27日,爱迪生公开宣布最新发明:有声电影,并邀请观众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实验室观看。后人不但把有声电影发明人的头衔送给爱迪生,还把8月27日订为有声电影的生日。

人心向背,千古亦然。当时,很多国家的很多科学家都想过发明有声电影机,但无一成功;爱迪生集合众人的力量,在同一时间里把声音和图像同时记录下来。有电影机的出现,为有声电影的商业化开辟了道路。从这方面讲,爱迪生可谓有声电影的鼻祖。

后记

当爱迪生在实验室里为有声电影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商业化的有声电影也在市场的指挥下迭迭撞撞前进。190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在巴黎放映。虽然这部电影用到同步声音技术,但问题也很明显——实际停留在无声艺术阶段。电影里发出的声音带有浓重的鼻音,而且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员必须将他们嘴唇的动作同留声机唱片“重现”的声音配合起来。

爱迪生在实验室发明的有声电影机,对电影市场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1923年4月,第一部同步有声电影在纽约公映;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手发行;1930年,有声电影成为一个全球现象;1935年年底,好莱坞因为有声电影的引入,很快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十多年后,有声电影走向成熟,观众既能在银幕上看到画面,又能同时听到剧中人的对白、旁白、解说和音乐等声音。有声电影走出实验室,成了大众认可的视听享受。

参考资料:1、《电影发展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2、《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之爱迪生卷》,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年。

3、《世界科学成果》,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年

注一:威廉·肯尼迪·劳里·迪克森(1860年8月3日-1935年9月28日),法国-苏格兰人,发明家,在爱迪生公司研制出电影摄像机和活动电影放映机。895年4月,迪克森离开爱迪生公司加入了莱瑟姆公司,开发了一种比以前放映时间长得多的胶片。

注二:乔治·伊斯曼(1854—1932),柯达胶卷的创使人。家境贫穷,在很小的时候起,就担负起照顾寡居的母亲和两个妹妹的生活。14 岁便在保险公司做勤杂工,就此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后来在当地一家银行谋得一职。 25岁左右便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并带领他的伊斯曼柯达公司走在美国业界的最前沿。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爱迪生靠合力研发有声电影

图文简介

1910年8月27日,爱迪生公开宣布最新发明:有声电影,并邀请观众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实验室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