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和实现方式的确定,中国借鉴美国和俄罗斯的经验,开始从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 档案挑选——系统体检——住院临床复查——特殊功能检查,随着“过五关斩六将”式的选拔步步推进,数千名候选人逐渐减少为几十人,淘汰率达99%。 1997年底,在专家们“万里挑一”的选择中,12人被确定为中国首批预备航天员。此外,在俄罗斯获得“国际航天员”证书的两名航天员教练员——李庆龙和吴杰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1998年1月5日,在北京航天城,14名来自空军部队的飞行员摘下飞行徽标,换上了镶嵌着地球标志的金色航天徽标。这个小小的仪式,翻开了中国航天史册上的重要一页———我军第一个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

从此,第一代航天员们开始了长达5年的艰苦学习和训练。仅基础理论学习,就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医学生理学基础、地理学、天文学、高等数学、力学、英语等30多门课程……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外,健康的体格与专业的航天技能训练必不可少。专业技能训练包含8大类58个专业,每一项都挑战人体耐受极限。

2003年7月3日,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14名航天员全部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予以结业,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从此,我国有了第一代航天员。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今日:2003年7月3日 我国第一代航天员产生

图文简介

2003年7月3日,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14名航天员全部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我国第一代航天员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