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是太阳系中最小同时也是最古老的天体之一,由冰河尘埃组成,被形象的成为“脏雪球”。彗星的质量很小,这意味着它们在形成之后几乎没经历什么化学变化。现在,彗星的回归已被科学家看作是手机太阳早期历史信息的特殊机遇。哈雷彗星,是众多彗星中名声最大的一个。

人类近距离研究彗星始于20世纪80年代,苏联、日本、美国的航天器曾经试图合作观测哈雷彗星,拍摄照片,并且确定其彗核的位置。

1985年7月2日,欧洲空间局发射了“乔托”号哈雷彗星探测器。它直径为1.8米、高3米,重950千克。飞行了8个月后,1986年3月14日,“乔托”号从哈雷彗核中心607公里处掠过,拍摄了1480张彗核照片。科学家们通过“乔托号”拍摄的照片了解了哈雷彗星的形状并且估算了它大致的形成时间和组成成分。

照片上显示的彗核形状凸凹不平、参差不齐,彗核长15公里、宽8公里,比维加号测得的数据大一些。然而,“乔托”号也在掠过哈雷彗星时受到了彗星喷射物质的攻击,几近损坏。

欧洲空间局发射的乔托空间探测器在1986年与哈雷彗星擦肩而过并拍下了其核心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今日:1985年7月2日 “乔托”号彗星探测器发射

图文简介

科学家们通过“乔托”号拍摄的照片了解了哈雷彗星的形状并且估算了它大致的形成时间和组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