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洛杉矶7月4日电(记者郭爽)公元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把从管风琴上拆下的两根粗细不同的管子套在一起,并向管子中塞入凹透镜、凸透镜各一块。正是这个听上去有点无趣的小事,此后掀起了天文学界的狂风巨浪,人类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知识被彻底改变。

伽利略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天文望远镜,并将其对准深远星空,尽管当时欧洲人热衷用望远镜这个新奇玩意遥望远处的教堂和漂亮姑娘。很快,他观测到木星周围的“异样”,并在1610年1月的观测日志中记录了有4颗卫星绕转木星的天文现象。

顷刻间,当时的科学和宗教界一片哗然,“居然有天体不围绕地球运行?”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让“地心说”遇到有力反证。震怒的教廷宣布,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异端邪说,伽利略支持哥白尼的观点离经叛道。

不过,深感痛楚的伽利略一定没有料到,400多年后的某一天,他以另一种方式“抵达”自己目力所及之处。

2011年8月,美国“朱诺”木星探测器发射升空,探测器内部载有一个约3.8厘米高的白色伽利略小玩偶。这位特殊的客人左手托着木星模型,右手握着望远镜远眺,若有所思。

意大利航天部门向美航天局捐赠了伽利略天文观测记录手稿的副本。航天局为此做了一块长7.1厘米、宽5.1厘米的铭牌,由环氧基树脂牢牢黏合在“朱诺”探测器的推进器上。铭牌上不仅有临摹的伽利略手迹,还有他本人的头像。

近5年后,搭载“伽利略”的“朱诺”探测器历经艰险,在超过27亿公里的星际旅行后,终于在太平洋夏令时2016年7月4日20时18分(北京时间7月5日11时18分)被木星引力捕获,成功入轨,开启为期20个月的木星观测任务。“伽利略”终于得以近距离造访这颗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气态行星。

在4日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朱诺”探测器项目首席科学家斯科特·博尔顿为记者播放了一段由“朱诺”拍摄的4颗卫星绕木星旋转的视频,这一现象正是当年伽利略用粗糙的套筒望远镜首先看到的。“伽利略肯定喜欢,”博尔顿感慨道。

事实上,这并非探测器首次到访木星。1989年升空的美国“伽利略”探测器曾在木星轨道上运行超过7年,获得了关于木星大气层的珍贵探测资料。而“朱诺”探测器将聚焦木星的内部结构,希望揭开其云层下的秘密。这颗探测器的运行轨道距离木星云层顶端最近处仅约4100千米,是迄今与木星“最亲密”的人类探测器。

帮助伽利略推翻“地心说”的木星,始终在吸引用科学精神勇敢探索真相的“伽利略”们,迄今已有8颗人类探测器考察过木星。

1973年12月,“先驱者10”号探测器从距离木星约13万千米处飞过,传回了500多张木星及其卫星的图片,成为首个从较近距离拍摄木星的人类探测器。此后还有多个探测器相继飞掠这颗“太阳系行星之王”。

在桌案前摆弄套筒和透镜时,伽利略可能难以想象今天的人类对于宇宙会达到怎样的认知程度。4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科学探索的能力有了巨大飞跃,但依然在沿着伽利略指引的方向走近木星。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官方微信(kjcxlcb)。

 

随笔:从伽利略遥望到“朱诺”近观,人类向木星走了四个世纪

图文简介

从伽利略遥望到“朱诺”近观,人类向木星走了四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