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1日是伟大的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洛萨尔·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年)诞辰一百周年。世界地质学界最大的合作组织——联合国地科联国际动力学十年计划(1970—1980年)委员会决定,将在这一天召开总结大会。魏格纳既是地质学家,又是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极地探险家。他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经发展成为当代最盛行的大地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又叫新全球构造理论。而现代地质学正在经历着的一场巨大革命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一个孤儿院院长的家庭里,父亲是神学博士。魏格纳在青少年时并不是神童,也谈不上出类拔萃。他先后在好几个大学学习,他在柏林的因斯布鲁克大学提交的关于天文学的一篇毕业论文水平也较一般。

魏格纳学生时代的密友、后来成为天文学家的冯特写过许多关于魏格纳的文章,谈到了魏格纳的天赋才能及品质特征。他曾经精辟地指出,尽管“魏格纳的数学、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天赋能力是很一般的”,然而他却有能力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去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就是他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预见性,“还有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使他能把与他思想有关的每一件事正确地组合起来”。尤其突出的是魏格纳具有任何一个后来成为科学上的伟大人物的那一类人中司空见惯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勤奋和勇气。正如德意志民族的一个谚语所说: 一个人丢了金钱并不可怕,还可以挣;一个人失去了朋友,当然可悲;而一个人若失去了勇气,便一切都完了。魏格纳一生中都保持着一种非凡的勇气。这种杰出气质早在他学生时代就充分显露出来了。

魏格纳从小就不够健壮,尤其是耐久力较差。为了克服这个弱点,他自觉进行近乎残酷的斯巴达式训练。整个冬天他每天都去雪地练习滑雪,执行自己制定的去极地探险的预备训练计划,连刮暴风雪的日子也不例外。21岁那年,他利用暑假,约上哥哥库尔特,怀着巨大的热情在一座小的山上搞了整整一个假期的登山活动,每天兴趣不减。大学毕业前两年的冬天,他常去拜访住在附近山顶上一所小型气象观测站的朋友。魏格纳每次都是滑雪前往,路线一旦确定,就不管路上是多么崎岖不平、树丛密布,他总是奋力前往,摔倒了再爬起来,直至达到目的地,方才罢休。所有这些都展示出魏格纳的抱负和目的感。具备上述品质是难得的,它往往预示着巨大的成功。

大学毕业,魏格纳在他未来的岳父柯本教授指导下,从事高空气象学新技术的研究。柯本,一个威严的外籍学者,当时是气象学权威,指导着汉堡北边的格罗斯博斯特尔的一个有很大影响的探空气球试验站。

英俊年轻的魏格纳奋不顾身地投入高空探测气球活动,从实验室准备到林登伯登天文观测台,每个数据,每项工艺,他都认真对待。探空气球技术在20世纪初是世界上最现代化、最困难的气象学手段。

魏格纳和他的哥哥库尔特参加了1906年4月举行的戈登·贝内特探空气球比赛。当时持续飞行时间的世界纪录是35小时,魏格纳兄弟却飞行了52小时,一举打破世界纪录。飞行高度达3,700米,在他们之前还没有人到达这样的高度。他们战胜了高空的寒冷和两个黑夜,并准确地测得高空的气温、气压、风向和风力,完满地达到了预期目的。一着陆,便被记者围住了。

“啊,上帝!真是棒极了”,一个记者热情地说,“热烈祝贺你们打破了法国人杰·良·沃伯爵保持的世界纪录。请谈谈你们的感想”。

魏格纳兄弟愣住了。他们并不曾有过想要打破世界纪录的念头。“我们只是热心于这项工作”,弟弟阿尔弗雷德回答说,“这项工作十分有趣,几乎每小时都有新发现,我们总想再多飞一会儿,再飞高一点儿。就是这样”。

显然,站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潜心致力于科学的人,他的目标是探求科学真理。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同时,他又是谦虚的、质朴的。这些品格,随着他的名声日益增大,表现得愈加突出。这些品格,是科学家能洁身慎独,保持锐气和对新事物敏感所不可缺少的。

本文节选自《科学元典》中《地质学现代革命的伟大奠基者 ——纪念A.魏格纳诞辰一百周年》一文。

 

 

地质学现代革命的伟大奠基者——阿尔弗雷德·洛萨尔·魏格纳

图文简介

魏格纳既是地质学家,又是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极地探险家。他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经发展成为当代最盛行的大地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又叫新全球构造理论。而现代地质学正在经历着的一场巨大革命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