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研究所的朱洗与同事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只“无父”的母蟾蜍产卵与传种的实验。该蟾蜍是朱洗利用人工单性繁殖的方法获得的,这是世界首例。

 

朱洗

 

朱洗早在法国期间,就同巴德荣合作开展两栖类杂交研究,分析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卵细胞受精现象,提出受精可分为激动、修整和两性结合三个阶段。他的博士论文就是根据法国南部11种有尾和无尾两栖类杂交研究的结果,阐明了不同品种精子和卵球的结合性,并分析了不同杂种类型中染色体、星体和纺锤体等细胞器的行为,从而说明畸胎和胚胎中途夭折的细胞学原因。

蛙科动物的人工单性生殖研究工作,中、法、美、德、比、日本等国科学家,在此之前的50年中做得很多,虽然得到一些蝌蚪或极少数无父的子代,但这些后代从来未能到达产卵传种的阶段。朱洗等自1951年以来,对此进行了多年研究。1959年3月,他们给2076个蛙卵针刺注血,一共得到14只蝌蚪,其中有两只成为小蟾蜍,都是雌性的。这其中的一只,经过冬眠,于1961年3月初出蛰,与对照组的雄体抱对数日后,未见产卵,经过脑垂腺催产注射,36小时后顺利产出3000多只卵球,受精后发育良好,成为无外祖父的蝌蚪。这一成果证明人工单性生殖的子裔是能够传种接代的。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今日:1961年5月22日 我国完成“无父”母蟾蜍产卵与传种实验

图文简介

1961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研究所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只“无父”的母蟾蜍产卵与传种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