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5日下午,由海军总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医用机器人,在两名医生和一名计算机专家的共同指令下首次完成立体定向颅咽管瘤内放射治疗术。目前五代机器人系统已应用于临床,现已成功手术2200余例。
立体定向手术是目前流行于发达国家的先进脑部手术方式。过程是在病人头上安装一个立体定向仪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CT扫描,定靶点,穿刺病灶,用药或用物理办法破坏病灶或毁损病灶,不用开颅,不用全麻,没有并发症。适用于脑深部的、体积较小的如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胶质瘤、转移肿瘤等多种肿瘤。
手术机器人在具备了机器人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还有其自身的选位准确、动作精细、避免病人感染等特点。在血管缝合手术时,人工很难进行细于1 mm以下的血管缝合,如果使用手术机器人,血管缝合手术可以达到小于0.1 mm的精度;用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避免了医生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感染危险。
手术机器人最早源于美军机器人手术和远程外科计划,并于1994年由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研制成原型机。从军事医学的角度来看,机器人手术技术能为处在不利环境中的军事人员提供医疗援救服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军事人员的外科救治,如战场、核生化危险环境和外太空等。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