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随后,由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计算机网等多条互联网接入,国家邮电部正式向社会开放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如瀛海威等开始出现,互联网创业浪潮渐起。

 

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中国之窗”(网络图)

 

1994年之前,是中国互联网的史前阶段。从1986年启动中国学术网项目,并通过卫星链路远程访问日内瓦的主机节点,到1987年从本土经由意大利和德国的互联网路由节点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再到1990年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以及199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租用美国卫星链路接入美国能源网,最终到1994年4月初,中国互联网终于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认可,正式开启中国拥抱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该阶段,由于互联网初期的技术门槛较高,资源极为紧缺,因此仅有科技工作者、科研技术人员等很少的人群使用,而且使用的范围也被限制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较窄领域。

1994年4月,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胡启恒专程赴美拜访主管互联网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代表中方重申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4月20日,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TCP/IP全功能链接,成为互联网大家庭中一员。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今日:1994年4月20日 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

图文简介

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