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8日,人类观测到了史上最大的太阳黑子。根据美国航天航空局给出的数据,当时的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南半球,面积大约有18130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木星的大小。

 

1947年的太阳黑子(网络图)

 

太阳黑子是什么呢?太阳黑子其实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并且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的一种“低温区”,它是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3000-4500℃。虽然看上去很惊人,但还是比正常的太阳表面光球层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理论可以来完美地解释黑子的形成,但科学家们一般认为,太阳黑子的形成与太阳磁场有密切的关系。科学家推测,极有可能是强烈的磁场改变了某片区域的物质结构,从而使太阳内部的光热不能有效地到达表面,形成了这样的低温区。

太阳黑子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黑子越多可能说明太阳越老(红矮星上黑子占据表面的一半),这也可能是所有恒星寿命的一般特征。太阳黑子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因此,研究记录太阳黑子对人类来说意义重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黑子的国家。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事,是载于《汉书·五行志》中的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西汉)三月出现的太阳黑子:“日出昏,有黑气,大如钱,据日中央。”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今日:1947年4月8日 人类观测到最大的太阳黑子

图文简介

1947年4月8日,人类观测到了史上最大的太阳黑子。根据美国航天航空局给出的数据,当时的太阳黑子的面积相当于3个木星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