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12日,英国科学家弗兰克·惠特尔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首次运转成功。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所有的飞机基本上都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到了20世纪末,飞机的性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时的人们突然发现,螺旋桨飞机似乎达到了极限。尽管工程师们将发动机的功率越提越高,但是飞机的速度仍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活塞式发动机加旋螺桨的推进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采用全新的推进模式。于是,喷气式发动机便应运而生。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一投入市场,便以优异的性能迅速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成为了航空发动机的主流。它的应用给军用和民用飞机的性能都带来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飞机航空电子系统在性能和复杂性等方面的迅速发展。

但是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仍然有一些缺点,例如在低速时油耗要大于活塞式发动机;而且仅可在一定的功率范围内使用,飞行速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发动机造成较大的损耗;另外,随着飞行高速的增加,空气密度逐渐减少,发动机的进气量也随之变少,推力亦会不断下降。

随着航空燃气涡轮技术的进步,人们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基础上又逐步发明了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等不同类型的发动机,不仅弥补了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缺陷,而且还能够满足更多不同型号飞机的需求。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37年4月12日 第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运转成功

图文简介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所有的飞机基本上都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到了20世纪末,飞机的性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时的人们突然发现,螺旋桨飞机似乎达到了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