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上半场”IODP367航次圆满结束。4月9日,“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停靠香港维多利亚港招商局码头,为开展“下半场”IODP368航次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交换。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包括“决心”号IODP367和IODP368两个航次,共有来自13个国家、66名科学家参加。“决心”号于2月13日从香港启程前往南海北部目标钻探海域,近两个月来,在南海北部U1499和U1500两个钻探站位,共进行了4个钻孔的钻探。钻探总长度达4124米,共钻取岩芯940米,其中玄武岩约115米。

据IODP367航次中方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孙珍教授介绍,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上半场”最大的惊喜,首先是在南海海底再次发现了“大洋红层”。这是继2014年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之后,“决心”号再次在南海海底钻到“大洋红层”,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其次是成功钻到南海洋陆过渡带的基底岩石,共钻取上百米南海扩张最早期的玄武岩,为研究南海如何孕育诞生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此外,钻探还令人意外地发现,在南海北部海底的“大洋红层”之下,还像“谜一样”地存在厚厚的砾石层和钙质砂岩,这为研究南海增添了更多的科学魅力。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岸外最重要的深海区。我国于1998年加入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以来,先后设计和主导了两次南海大洋钻探,即1999年的ODP184航次和2014年的IODP349航次。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目标是钻取南海的基底岩石,揭示南海成因,探寻大陆如何破裂、海洋盆地如何形成的科学之谜,检验国际上以大西洋为“蓝本”的非火山型大陆破裂理论。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不仅是我国科学家主导的一次科学前沿探索活动,也是加强科普宣传的好时机。两个月来,利用“船对岸”视频连线设备,“决心”号上的科普宣传专员和各国科学家们,共组织进行了99场科普连线活动。

“决心”号在香港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交换后,将继续奔赴南海北部目标海域,执行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下半场”任务。IODP368航次的首席科学家由同济大学翦知湣教授、丹麦与格陵兰地质学会汉斯·克里斯汀·拉尔森教授共同担任。9日,两个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在“决心”号上进行工作交接。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官方微信(kjcxlcb)。

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上半场”圆满结束

图文简介

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上半场”IODP367航次圆满结束。“决心”号在香港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交换后,将继续奔赴南海北部目标海域,执行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下半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