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100亿光年外的一个星系里发现了一颗超亮超新星,这是迄今发现的最遥远超新星之一,爆发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5亿年,当时正值一些天文学家所称的“宇宙正午”,即恒星形成最剧烈的时期。
国际科研项目“暗能量调查”的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报告说,这一发现为研究“宇宙正午”时期的恒星和星系演化提供了新线索。
这颗超新星编号为DES15E2mlf,最初于2015年11月由智利托洛洛山泛美天文台的布兰科望远镜观测到,当时它的亮度处于峰值。随后,研究人员又利用其他望远镜进行了后续观察。
普通超新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时发生剧烈爆炸产生的。超亮超新星的亮度比普通超新星高10到100倍,人们还不太清楚它们的形成机制。
以往发现的超亮超新星所在星系质量都较小,使科学家认为小星系缺乏重元素的环境有利于产生超亮超新星。但观测显示DES15E2mlf所在的星系是一个普通的大质量星系,这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超亮超新星的形成问题。研究人员说,新发现意味着银河系也可能曾经拥有产生超亮超新星的条件。
宇宙中最初只有氢和氦两种元素,比氦更重的元素是在第一代恒星的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超新星爆发把重元素抛洒到宇宙空间,为第二代恒星乃至行星的形成创造条件,因此超新星研究对了解恒星和星系演化非常重要。
“暗能量调查”是一个多国合作的天文观测项目,计划在5年里观测3亿个遥远星系,对宇宙膨胀过程进行高精度观察,探索暗能量的性质。该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经发现了多颗超亮超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