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18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朱茂炎研究员课题组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了距今15.6亿年、个体长30厘米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这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研究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将近10亿年。

朱茂炎介绍,此次发现的大型多细胞化石群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和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地处燕山山脉南麓。该地区有距今15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沉积岩石地层,是全球范围内揭示该时期地球演化奥秘的经典研究地区之一。最新发现的化石群以灰褐色有机碳质膜的形式保存在岩石中,包括带状、舌状、楔形和长卵形等多种形态的化石。其中一种最大的舌形化石长28.6厘米、宽近8厘米;另一种带状化石长30厘米以上、宽4.5厘米;部分标本还可明显看见底部固着器官。同时,在含有大化石群的岩石中,还发现了保存精美的生物多细胞组织碎片。综合分析化石形态、多细胞组织结构等生物学特征,并与现代海洋带状藻类生物进行比较,研究者认为,这些化石是一类具有形态分异的多细胞藻类生物,它们可能通过光合作用固着生活在距今15.6亿年前的浅海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包括生命起源在内的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是现代自然科学最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目前地球上发现生命迹象的最早记录已推进到距今约40亿年前,但迄今的研究表明,生命出现后很长时间,一直以肉眼不可见的微型、简单形式存在。直到距今6亿年前后,多细胞生物才发生大辐射,动物开始在地球出现并随之发生快速大爆发,这就是标志复杂生物多样性开始的“寒武纪大爆发”。在此之前,特别是距今18亿至8亿年这段时间,地球表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维持在近乎不变的“稳定”状态。这个长达10亿年的地球时期,被学术界称之为“枯燥的10亿年”。

“此次发现的化石群表明,‘枯燥的10亿年’可能并不枯燥,当时的海洋已经出现高30厘米、宽8厘米的多细胞藻类生物。”朱茂炎说,据此还可推测,伴随这种生物演化水平,当时地球环境同样应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此次新发现不仅改变了以前关于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既有认识,也为重新从不同角度探索距今18亿年至8亿年的地球提供了新思考。

这项研究成果已于18日在线发表在权威杂志《自然—通讯》上。

 

 

中科院南京地质所称发现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

图文简介

这是地球研究领域中的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