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一向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所以,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门展开了对月球、火星等星球的探索,我国其实也在努力中,我们今天就先听听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为我们讲讲我们是如何探索地球以外的生命的吧!

 

如何评估太阳系外的“地球”是否有生命?

 

是否有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科学家们需要综合生命的诞生、繁衍和生存的主要因素来进行评估。比如,是否有液态水?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行星的大小及其与主恒星的距离,制约了行星表面的温度、大气层的浓度、液态水体的发育、行星的内部能量与行星内部物理场的特征和行星的寿命;主恒星的大小与质量,制约了恒星的寿命和能量等。

 

 

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在太阳系的宜居带内,火星比较靠近宜居带。太阳的寿命大约100亿年,太阳现今的年龄约50亿年。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球诞生8亿年后才出现简单的生命。因此,恒星的寿命要大于宜居带的寿命,才能使宜居带内的行星诞生和繁衍生命,甚至出现高等智慧的生物。中心恒星的质量过大,寿命比较短,行星不足以演化出比较复杂的生命;中心恒星过小,行星距离恒星过近,生存条件险恶,生命难以生存和繁衍。

 

 

地球的卫星月球以及太阳系的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根据已有的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器对这些行星的探测结果,这些行星生态环境恶劣,不可能具备产生生命的条件,也没有生命得以生存与繁衍的环境。

科学家对于太阳系的其他天体是否有生命的探寻,聚焦在太阳系众多的卫星和矮行星身上。他们优选出一批巨行星的卫星和矮行星,探寻生命的踪迹。典型的例子如木卫二、土卫六和小行星带内的谷神星——矮行星。

中国将开展木星系统的探测,通过木星系统环绕探测,获取木星的磁层结构、大气环流等探测数据,研究太阳风与木星磁场的相互作用、大气环流模式与动力学机制。

绝大多数小行星和彗星是太阳星云分馏、凝聚形成的最原始的产物。在小行星和彗星中检测出大量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丰富的水含量。其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不是生命活动的产物,而是非生物作用形成。由于小行星与彗星个体较小,内部能量早已耗尽,所以几乎没有内力产生的地质构造运动和火山岩浆活动,保存了原始的物质组成;由于个体太小,不存在内禀磁场和大气层,所以长期遭受宇宙射线和微陨石撞击。一般认为其自身不可能演化出生命或者支持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地外生命与水的探寻,一直激励着人类排除万难,坚持求索。虽然探寻的目标艰巨而任重道远,人类将以坚定而扎实的步伐勇往直前,践行追求与梦想!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5年第4期《地外生命与水的探索》一文,作者:欧阳自远。

 

 

太阳系外的“地球”的秘密

图文简介

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一向是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