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密友一起逛街吃甜点,觉得口渴,来一杯奶茶润喉,喝完奶茶,觉得胃口大开,于是继续吃烤串、煎饼,直到把肚子撑得浑圆,才意识到吃多了……所以,为什么明明刚吃完东西,却很快又饿了呢?
当然,心理层面的因素不可忽视,像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等,会激发压力荷尔蒙产生,进而引发大脑皮层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求,或因为被食物的精致外表和诱人味道吸引,而产生进食欲望。
但,“刚吃完又饿”仅是心理在作祟吗?并非如此。或许,是身体发出信号,提醒你在饮食中出现误区了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的饮食习惯会让你陷入“吃完又饿”的困境呢?
1、高GI饮食
所谓GI,是指食物的升血糖指数。GI值越高,则进食该食物后,血糖上升的速度越快。像粮谷类(主食)的GI值一般高于肉蛋奶(蛋白质类),水果的GI值高于蔬菜类。高GI饮食的缺点是,进食后引起血糖的大幅度升降,而快速产生困倦和饥饿感。90%以上为主食(特别是精制白米面)的一餐,如素炒面+大饼,易导致“吃完又饿”。
改善:用杂粮薯类替代部分主食,并搭配蛋白质和果蔬类食物。
2、进食热量不足
单位体积而言,液态食物的热量低于固态食物,像一碗粥的热量小于一碗饭,而本身含水量高的食物,像蔬菜,也属于看上去分量足而实际热量低的一类。因此,若进食了此类食物,出现“吃完又饿”的情况也十分正常。要是午饭吃了一大份青菜麻辣烫+一碗粥,就很容易“吃完又饿”哦。
改善:用固态食物替代液态,以增加单位体积热量。
3、饮水量不够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男性和女性的推荐饮水量分别为1.7L和1.5L,但很多现代人都因为工作忙碌、未察觉身体缺水而做不到。饮水不足不仅不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引发饥饿感。下午2~3点是饥饿感高发期,可能是午餐高盐、饮水不足,导致的“虚假饥饿感”。
改善:保证每天充足饮水,产生饥饿感时,先喝一杯水,如未改善再考虑进食。
4、睡眠不足
熬夜、失眠所引起的生物钟混乱,会减少瘦素(起控制食欲作用)分泌,并刺激胃饥饿素、肾上腺素大量产生,进而影响到大脑对饥饱状态的正确评估,最终导致暴食。如果长时间都是夜间12点后入睡,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就会导致睡眠不足。改善:晚上十点半前入睡最佳,尽量保证睡眠质量。
不知道是否有一项戳中了你的小心脏呢?如果有,那真是万幸,因为你找到“吃完又饿”的症结,也不会再把“假饥饿”当成“饥饿”而大肆进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