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3日电(记者刘杰)在广袤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即便是抗旱能力极强的沙漠植被,也会在炎热的夏季成片死亡。不过,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近日发现,“沙漠之英”梭梭具备“假死”本领,表面看上去枝枯叶败,根系却仍能存活,只需一点水分,就可再次恢复活力。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彦带领团队通过两年多的实验,确定了梭梭在干旱死亡过程中水和碳的生理、形态指标变化先后顺序,量化了地上、地下组织在干旱环境下的存活时间,结果表明,梭梭具有优先“投资”根系的生存策略。
据李彦介绍,长期对干旱的适应性进化结果使得梭梭从幼苗开始就具有“根保护”能力: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并不会迅速死亡,它会牺牲地上的枝叶,降低碳需求,以满足根系的碳消耗,保证根系存活,这是一种“假死”状态。此时只需要一点点水分,就可以“驱动”根系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提供再次萌芽的能量。
实地观测发现,梭梭通过调控水、碳的分配,幼苗可以坚持“假死”一两个月,一般的成年植株可以跨年。这种策略使梭梭生命力极其顽强,研究发现,连续5年遮挡降水都没有造成一些成年梭梭的最终死亡。李彦表示,干旱区很多多年生木本植物都具有一定这样的“复活”能力,梭梭最为典型。
这一研究的相关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植物生物学》上。
据介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沙漠,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沙漠南缘天然梭梭林分布面积减小,覆盖度下降,尤其当夏季干旱来临,土壤水分有效性降低,梭梭幼苗死亡率升高。这一发现对当地植树造林、植被生态恢复具有指导意义。